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与成都市武侯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成都组田野课堂座谈会

2024-07-21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7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与成都市武侯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武侯区政府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社会学院院长冯仕政和武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会工作部部长黄永忠共同签署协议,携手开启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五处副处长彭俊,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人才队伍建设处副处长傅修,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社治委主任、“两新”工委书记刘虹楠,武侯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卿科,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学研究处副处长王昕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张靖,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研究室信息综合室负责人宫平,武侯区相关社区负责人及田野课堂成都组带队老师何欣、王亚鹏、苏筱、张晓雷和学生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刘虹楠主持。



签约仪式上,黄永忠部长首先代表武侯区委对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近年来武侯区聚焦构建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现代治理体系,系统性、总体性、全域性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探索了新时代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此次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的就是加强校地合作,一方面,依托武侯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优势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田野课堂、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提供基地和样本,另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领域科研优势,为武侯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问题研究和经验推广。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共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方面的合作,共建平台、共享资源。下一步,武侯区也将全力支持校地共建合作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共同创新和深化校地共建助推社会工作发展新路径。



冯仕政副校长在致辞中向武侯区各级领导同志对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建校历史、中国人民大学与成都的深厚渊源、我校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方向。他表示,田野课堂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进入一线向社区学习、向社区工作人员学习的机会,也欢迎广大基层干部来到学校的开放课堂授课,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的合作,共同促进知识的生产、更新和循环。以田野课堂为契机,学校和武侯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合作,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既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也是社会工作发展创新的新亮点,希望未来新模式、新理论、新概念能在这里发源,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人大力量,共同讲好成都故事、武侯故事。



下午,冯仕政副校长一行走访了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玉林南路7号院、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玉林北路社区等成都田野课堂调研点位,详细了解了武侯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等情况,感受成都组田野课堂师生们的调研现场。



现场观摩结束后,冯仕政副校长一行与田野课堂成都教学基地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由富晓星副院长主持。会上,冯校长首先分享了个人在社区参观的感受。他表示在社区一线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力量和社会学的力量;四川人民会生活、爱生活的精神风貌;社区书记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过硬素质。丰富多彩的老旧小区改造实践都是社会力量的生动体现,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本质就是要发现社会的力量,培养社会的力量,善用社会的力量。随后,师生代表们分享了一周以来的田野课堂感受。



成都组田野课堂带队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朱宇晶老师说,在此次田野课堂中感受到了人大田野课堂的重要特色。一是学生组成非常丰富多元,跨越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国别,丰富多元的学生组成可以让田野小组内部产生多视角的交流。二是中国人民大学有魄力和资源组织大规模的师生团队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研,这十分难得。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同学们有充分的机会进入社区,了解不同人的观点和价值,深度体验生活逻辑。三是中国人民大学和调研的基层街道、社区建立了非常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样扎实深入的田野课堂对培养更能接轨社会、关怀社会的未来栋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田野课堂成都组带队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师资博士后苏筱感谢学院和田野课堂中心提供的资源支持和锻炼机会,能够使大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成长。她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今年是参加田野课堂的第三年,田野课堂使她深刻认识到中国基层治理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于乡村振兴、边境民族地区的县域治理、城市基层治理,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与学生们共同调研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书斋之外自有广阔天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1级本科生邱雯说,田野课堂实地调研让她有机会在社区的工作中探索社会运转的内在规律,在具体的人身上感受扎根中国大地的精神品质,并在实际的场景下运用理论知识和访谈技巧。使她更加明白,社会学的训练给予的是更广阔的胸怀,更包容的视角,批判性的思维和终身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也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自己还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



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祖鲁表示自己是一名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汉学家,田野课堂为他提供了宝贵的语言实践机会,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受益良多。他认为,基层社区是窥见社会发展的最佳窗口之一,成都社区治理取得的惊人的成绩让他深感钦佩。



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欧力分享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他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上有天堂,下有成都”,因为这里的社区很美丽、人民很热情,美食很丰富。在成都调研时他看到有的社区还建立了国际社区邻里中心,提供了很多丰富的活动,深深触动于社区和居民们情谊深深的互动,不禁思考自己能为中喀友好交流做些什么?他援引习主席的话,认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地球村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曾贞在发言中感谢了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支持“行走中国”学活动。她表示,通过两周的走访与调研对社区有了更具象化的真实感受。对“信义治理”有了更鲜明的认识,很幸运能有机会利用暑期时间走进田野,用眼睛看见真实的中国,用耳朵倾听平民老百姓的声音,用心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



“行走中国”学生代表何冰冰分享了自己从行前对陌生环境、陌生人、陌生研究的担心忐忑,到在田野课堂中收获了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收获了一双看见真实世界的眼睛的心路历程。她表示,在田野中,通过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交流,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链接,能体会到人世间的善意和朴实真挚的温情。每天奔走在路上,扎根在真实鲜活的现场,走进独特微妙的社会,通过捡拾规模庞大的碎片窥见背后深层的结构和逻辑,不断在行走中探索自己、探索社会。感谢这段不长不短的相遇与磨合,也期待这段行程或许更为精彩的下半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周冰倩同学说,田野课堂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她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调研中,她见证了信义治理如何在社区生根发芽,见证了多个社会组织如何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面临的社会问题,特别感谢社会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在学术和生活上给予的帮助支持,很感谢也很珍惜与同学们在田野中建立的友谊。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学研究处副处长王昕生对中国人民大学和武侯区各级政府表示了感谢,同时对留学生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项目走近一步,更加细致地了解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入中国社区,走入中国社会,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二是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地认识中国,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观察,而是通过实践、交流和思考,真正实现全面、深刻、多角度地了解中国的发展。三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大家深入地融入中国,大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大家形成良好的联结与团结,最终真正实现文明互鉴。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张靖,就语言传播交流工作进行了分享。她表示,在社区走访时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们所传递出来的勇气、魄力和智慧,深受触动。她提出了三个问题希望新汉学计划的学者们思考。一是这次田野课堂和大家以往参加过的研修有什么不同?二是这与你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你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帮助,你的专业知识又如何在田野课堂中发挥作用?三是作为新汉学计划的学者,你如何承担一个文化使者的担当?



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社治委主任、“两新”工委书记刘虹楠表示,基层迫切需要专业化、学理化的赋能和指导,基层工作也迫切需要学术层面的阐释。她表示,在参观走访时,有的社区书记提出田野课堂不仅要把社区当成观察对象,更要让社区真正融入田野课堂,希望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能指导社区。老师与同学的介绍让她很受感动,并使她能够重新转换视角,以新的角度看待社区。她认为武侯区基层治理工作离不开每一位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有激情、有办法、有想法的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非常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够多提意见建议,也真诚地邀请大家共同参与到武侯区的社会建设之中。



冯仕政副校长在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表示,一个很深刻的感受是同学们不仅仅实现了知识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的成长。在田野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而且是一个情感丰富、对社会有感受力、有情怀、有意志力的人。社会是人的联结和团结,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就是要促进积极的联结和团结,从这个角度来讲,田野课堂正在实现这一步。他勉励同学们走向社区、走向田野,向人民学习,向基层学习,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座谈会在一片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