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李婷:随心而动 随愿前行
2016-12-07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李婷,北京大学概率与统计学学士,华盛顿大学数理生态与人口学硕士、博士,2013年8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学术成果丰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获得华盛顿大学人口与生态研究中心会议差旅奖学金等奖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决策咨询及预研委托项目基地自设升级计划”等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加入美国人口学协会、美国老年协会等专业协会,曾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实习工作。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教授本科课程基础统计学与SAS软件应用和社会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多元统计学与SAS软件应用、生殖与死亡分析等。
杨凡老师:“李婷老师学术水平非常高,待人热情友善,特别是对学生,非常认真负责。”
2013级本科生庄溪瑞:“第一次见到我们的班主任李婷,所有人都自然而开始称呼她‘婷姐’。婷姐平日十分体谅我们,与我们谈心,解答我们的疑问,邀请我们与她共享晚餐,还邀请了师兄师姐为我们分享保研、出国、工作等事。她总能给我们一种亲人感觉——平和与亲切,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和婷姐交流我们的想法。她常常表达对我们的思念,甚至为自己没有常与我们联系而表达歉意,其实婷姐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我们都很庆幸,因为我们的大学可以和婷姐这样温暖的班主任一起度过。”
2014级本科生薛瑞:“李婷老师是一个既有责任心,又很亲民的老师,她的课生动有趣,为我们提供的各种素材也非常详实,在她的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增加了对社会学的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李婷老师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
李婷老师
白净的肤色,微卷的长发,一件简单干练的休闲装,整个人简洁而大方,她就是学生们口中的“婷姐”——李婷老师。初见李婷老师,尽管我们是随性聊天,但是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受到是她的乐观、亲切与平和,讲起话来更是有一种温文尔雅的风范。她说,她喜欢用顺势而为的人生态度,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美丽生活。
选择:择善而行
李婷老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学习概率与统计专业,也许在旁人眼中,数学似乎是一种过于抽象而高不可攀的学科。然而北大招生老师曾告诉她:“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之后选择的道路会很宽阔。”这一席话,让当时“不太知道喜欢什么”的李婷开始了数学学习之路。在北大数学学院,各种拥有极端抽象思维的“学神”云集,每个人无不梦想着有朝一日取代某位前辈,成为著名数学家。李婷老师却顺应本心,踏实学习,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她出于兴趣和出国需求,选择了概率与统计专业,毕业后顺利拿到国外博士项目录用通知书,开始国外学习生活。
尽管求学途上一路顺风顺水,然而在提及当初的职业规划时,李婷老师表示自己对未来并不甚明确。“我不是个有特别坚定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坚定的走下去的人,其实我比较随遇而安,是个对自己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人。”她甚至在大学时候梦想将来成为一个都市白领,过朝九晚五的简单生活。也正是本着感悟生活的态度,李婷老师享受着自己顺势而为的选择,也收获了意外的精彩。
作为数学专业科班出身,李婷老师最终结缘人口学,源自博士期间的一次“尝试”。当时在华盛顿大学学习数量生态与人口学的她,最初打算研究西雅图三文鱼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分析,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准备博士论文时,考虑到鱼类研究的偶然因素和长期性,李婷老师尝试将鱼类研究的模型数据应用在人类上,却意外发现这一模型十分契合就这样,她便与人口学结缘,之后她进入北卡大学学习,正式开启自己人口学的征程。
国外学习和工作八年后,在个人和家庭共同原因的影响下,李婷老师最终选择回国来到人大任教。“人大的人口学在国内是最好的,人口系的氛围很融洽和谐,我认为一个人过的舒心是很重要的。”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她以一贯的热情面对,以同样的热爱努力,以不变的顺势而为而坚持。
成为母亲之后,李婷老师又面临着家庭与工作的新选择。为了兼顾两者,她放弃了以往的爱好,下班后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而在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以后,她才开始利用这一难得的工作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青年学者的认真与作为母亲的负责,在李婷老师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选择的意义需要努力来证明,随心而动的李婷老师用自己的努力为选择赋予了意义,也通过努力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人生赢家”。
学术:踏实为本
翻开李婷老师简介,北大数学学院毕业放弃本校保研机会出国留学,华盛顿大学硕博连读,杜克大学博士后,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在我们看来,李婷老师无疑是一个大写的“学霸”。而学术方面,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十多篇论文,承担国家级、市级“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决策咨询及预研委托项目基地自设升级计划”等多个研究项目,李婷老师同时也是学术上的“牛人”。
目前,李婷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继续研究博士的人口模型,二是研究关于社会关系和人的健康、死亡和一些其他行为之间相应的关系,三是用队列的视角去看中国的人口或者家庭观念等等的转变。目前在中国,做死亡研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缺乏具体完整的死亡数据系统,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得到的结果可行性就会存在问题,所以现在做这方面研究的人非常非常少。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以中国的预期寿命作为分解,分析死亡的内生和外生两个因素,然后利用模型观察中国预期寿命中死亡的内生与外生过程的贡献。
对于学术研究,李婷老师坦言自己是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兴趣,然而多年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要求,李婷总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争取最好的结果。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生活或许没有那么多理想主义,但满足与淡然的态度却让她的学术之路日益宽广。
国外丰富的学习、研究和工作的经历,李婷老师除了体会到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点的不同,提升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之外,她说自己特别感谢国外对于博士生培养的重视,自己因此有了更加严格的自我要求标准,学习到很多东西。“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无论在国内在国外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有上进心、能力强的人,无论在国内国外,你都能把事情做好。”对于国内外教育模式的比较,李婷这样说道。环境只是人能否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根本的还在于你的决心与努力。
“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首先依赖于一个很好的数据的基础和研究环境的支持,我们怎么样拿到公开透明的数据,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学术的问题,更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透明度的质疑。”这是一个青年人的激情,更是一个学者的真实心声。
育人:以爱为先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李婷老师,“亲切平和”最合适不过。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婷姐”,原因是“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年轻漂亮,更因为她独特的亲和力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她说自己最喜欢学生,也最喜欢和学生交往。担任班主任时,李婷老师就经常和学生谈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们分享保研、出国、工作等经验,甚至邀请学生和与她共享晚餐。尽管如此,她却习惯“不打扰”,不过分干预学生的选择。
“人大有很好的传统,所有老师做事都非常认真,他们都会很细致的去管理学生。我很钦佩他们的做法,也觉得他们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好。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不是我自己的风格,所以希望能去寻找到一种平衡。”在同学们有任何问题时,她会尽心尽力的去帮助她们,给予他们建议与指导。而在其他时候,她更加尊重同学们的自主选择,不去占用和干涉她们的课余时间,尊重她们的选择。这正是她所坚持的为师原则:有需求有服务,无需求不打扰。在她看来,大学是一个考验,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从家庭成长的小孩到一个独立的人的过程,如何去控制自己、去处理自己的这些问题,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婷老师同时也是一个“不走寻常路”,对于教学很有自己想法的老师。她目前主要为本科生讲授基础统计学与SAS软件应用、社会研究方法等课程。在教学中,李婷老师特别注意与学生及时沟通,听取他们的反馈,讲切合大家需求的、真正有用的内容。在社会研究方法课上,她没有局限于讲解深厚的理论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完成属于自己的研究报告;在考试中,她也没有采用传统的闭卷考察的方式,而是给学生开卷的自由,自由设计出一整套研究方案,充分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许是因为刚刚走出学生时代,她更能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能特别体会学生的需求和老师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而如何在不断的磨合中找到一种平衡使得老师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正是她在不断探索的难点。
她的用心和努力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人大的很多学生都很好很优秀,自己也本身比较好为人师,在学生面前特别能说,这方面我还是适合做老师的。”对教师职业抱有热情的李婷,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课中获得启发,有所收获。
随心而行,一路向前。在沿途中收获惊喜,在努力中实现卓越,在热爱中创造价值。简单而不乏味,顺势而不强求,这是一个青年学者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随心而动,随愿前行,李婷老师正在教学之路上等待着下一个精彩。
(责任编辑:何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