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弘扬红旗渠精神,担当新时代使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师生赴河南安阳开展专题培训活动

2024-09-06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扎实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锻造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和教职工代表共22人于8月29日至9月1日赴河南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为期4天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活动。


本次党纪学习培训班,由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精心策划安排课程,紧紧围绕“弘扬红旗渠精神,担当新时代使命”主题,通过现场教学、专题访谈、理论学习、情景教学、博物馆研学等方式,实地调研乡村振兴示范点——庙荒村、下里街村,多角度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开班仪式上,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石瑞峰致辞并为培训班授班旗,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家亮代表培训班接旗。学院党委书记孙权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全体学员要珍惜学习机会,进一步锤炼党性,强化党纪,深刻感悟、传承并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政治站位,严格学习纪律,坚持知行合一,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和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在现场教学中,学员们前往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一件件穿越时空的“老物件”,真实的山体塑形,雄伟的人物浮雕,立体展现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真实呈现了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队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创业的岁月。渠水奔流,精神永在,在红旗渠核心工程分水闸前,学员们回顾了红旗渠振奋人心的通水时刻,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水渠,更是一面艰苦奋斗的旗帜,是革命精神的实践,是征服自然的壮举,是众多林县人民心中实实在在的生命渠、幸福渠。





参观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的过程中,学员们通沿渠重走“水长城”,观看“凌空除险”现场模拟,在巍峨险峻的太行山脚下真实感受到了“人工天河”的雄伟壮观。看着巨石崖壁上镌刻的历史痕迹,了解十年修渠的不畏艰辛,林县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让每位学员发自内心地感到钦佩与震撼。



在探访扁担精神纪念馆和谷文昌生平事迹展的过程中,学员们紧随讲解员的步伐,透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充满历史的老物件,追溯那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光辉岁月。石板岩镇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们在交通闭塞的年代,仅凭一根扁担、一副坚实的肩膀、一双耐磨的脚板,为群众送去了必需的生活用品;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岛的十四年里,引领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风沙治理、水库建设、水利发展、海堤加固、盐田开发,为民众立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学员们聆听着这些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深刻感悟到当地干部服务人民的忠诚与情怀。





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庙荒村、下里街村进行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成果时,学员们跟随村干部的脚步,见证了两个村落通过凝聚干部群众合力走出的乡村振兴路。庙荒村从荒凉凋敝、土薄石厚的贫困村脱胎换骨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下里街村从名不见经传的的小村落摇身一变成太行山下的“桃花源”,学员们在实地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的精神动能。




除了现场学习和实地调研,学员们也通过充分的理论学习进一步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具体内涵。干部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元涛讲授了《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因素与现实启示》,结合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口述历史采访,让学员们充分了解了红旗渠的修建历史,学习领会了红旗渠精神对于新时代社会建设的现实启示,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始终保持担当作为的奋斗姿态。《红旗渠精神永在》情景党课通过精彩的演绎再现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人间奇迹,感人至深;《红旗渠》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影片史料展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和工程建设的筚路蓝缕,刻画了修渠民工们不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的伟大精神;访谈对话《巍峨山碑·杨贵篇》则体现了优秀党员杨贵同志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广大群众干出一番事业的扎实作为和坚定信念。





红旗渠精神孕育于中华悠久的灿烂文化。培训的最后,学员们紧跟总书记脚步,来到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回顾了殷商文明的灿烂历史,学习了中国汉字的起源、创造与发展,领略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从历史文物和汉字演变中学员们坚定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从四天的专题学习中,学院党员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了红旗渠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未来,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信仰伟力,凝聚智慧合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为的姿态投入工作与学习,共同助力学院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