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田野课堂”成都教学基地师生走进社区治理前沿阵地
2023-07-20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7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师生前往武侯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武侯区物业行业党群服务中心与浆洗街街道少陵社区戎居苑小区,对社会组织和社工工作开展情况和创新物业管理模式进行观察学习。
参观成都市武侯区物业行业党群服务中心
下午1时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田野课堂成都教学基地师生分批到成都市武侯区物业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首先,讲解员就物业行业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向同学们作介绍。针对武侯区情,中心探索出“强核心”“建体系”“实治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同时加快进行“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智慧物业”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项功能的建设。其中,“强化党建引领”要求中心落实建组织、强指导、创示范、勇担当的要求;“探索智慧物业”,以智能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发展目标;矛盾纠纷的解决则依靠街道、区级、司法三种疏导与化解机制实现。
随后,同学们前往物业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中心(下简称防范化解中心)。防范化解中心设有调解厅、多功能活动室和中心巡回法庭。调解厅用于商讨与物业有关的矛盾纠纷。在这里,法院派驻化解中心的专业调解员可以向民众提供法律领域的专业帮助。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设有多功能活动室,用于物业从业者开展活动。另外还设置了中心巡回法庭,中心巡回法庭完全模拟并还原正式法庭的布置,每季度举行一次,用于调解非司法途径且无法解决的物业纠纷,承担着矛盾化解、案例参考和基层普法的职能。讲解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地与党群服务中心的领导进行沟通交流,气氛轻松热烈。
参观浆洗街街道少陵社区戎居苑小区
在浆洗街街道少陵社区戎居苑小区,师生一行对社会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社区信义治理的创新实践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开展情况进行观摩学习。
戎居苑小区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武侯区创新社区信义治理的发展历史和工作模式,并结合社区治理实践对信托制物业模式的优势进行介绍。不同于传统的包干制、酬金制,在信托制的工作模式下,戎居苑小区物业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互相理解、彼此信任,治理效率提高,物业纠纷也大幅减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出“物业+社工”、“物业+养老”的新型管理模式。随后,工作人员带同学们参观了小区食堂、舞蹈室和活动室,双方进一步沟通交流。
参观武侯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
最后,师生们到达武侯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进行参观。社工总站的讲解员为师生介绍了总站的建设情况。武侯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是武侯区社工总站、玉林街道社工站以及倪家桥社区工作室的三级联建基地。总站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与项目运作的方式运营,提供包括党建指导、人才培训、组织孵化、行业支持等专业化服务。根据省级、市级政策指示以及本区治理情况,武侯区社工服务体系设置了工作方针,依托于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方针的指导下建立实体平台,打造了品牌项目——“5S社工体系”。
中心二楼设有陈列展览区与活动室。陈列展览区内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是对武侯区民政工作的经典案例和实践经验的生动总结。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武侯区的“民政局—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基础服务、个性化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的“1+2+X”服务框架,聚焦儿童与老人的各种特色项目,“义舍”物资募捐储存小站,民政局指导形成的“一园一站一中心”支持网络以及队伍培养体系。活动室则用于活动开展,包括人才培训、组织孵化、项目启动等等。
中心三楼由功能体验区、办公区域以及“以服务换空间”的艺术工作室三部分构成。功能体验区向所有居民与社工开放,是居民倾诉心事、排解压力的区域。办公区域包括武侯区社工总站、玉林街道社工站以及倪家桥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和独立的个案工作室。中心还为愿意向倪家桥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的艺术工作室提供免费场地,在支持创新创业和提供便民服务中寻找平衡点。
参访活动为师生与一线工作者面对面切磋、考察城市社区治理的“成都样本”提供良好契机。田野课堂师生走入成都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实境接受新知、启迪思考、发现问题,为之后深入城市社区田野、“走进实际,贴近百姓”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