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预告|自信·自觉·自主——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暨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24-11-07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第一单元 开幕式
时间:9:00-10:50
地点: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
9:00-9:40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嘉宾致辞
主持人:朱信凯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龚维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翼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王延中 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
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9:40-10:20
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嘉宾发
主持人: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建明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会长、社会学院教授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麻国庆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边燕杰 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谢寿光 中国社会学会原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王启梁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孙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
10:20-10:30
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仪式
10:30-10:40
校领导致辞
张东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10:40-10:50
合影留念、休息
第二单元 主旨演讲
时间:10:50-12:05
地点: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富晓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0:50-11:05
自信·自觉·自主:关乎“中国社会学的前途”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11:05-11:20
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时代新要求
李友梅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
11:20-11:35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本土解读
周晓虹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11:35-11:50
强人、强校、强国的新时代人类学
周大鸣 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1:50-12:05
从理论自觉到表象自觉——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
刘少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12:05-13:00
午餐(汇贤府三层大厅)
第三单元 主题论坛
论坛一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时间:13:30-17:30
地点:崇德西楼412
主持人: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
参与人
李友梅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翟振武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
刘欣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成伯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那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陶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
李凌静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经济学社会学编辑部主任
论坛二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304
上半场
主持人:周晓虹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西方社会结构真的是以“团体格局”为主吗?
谢立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从“事实”到“规范”:迈向实践本位的社会学知识观
文 军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不确定性视域下社会的流动性与研究的“流动转向”
林聚任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关于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的若干问题
应 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数字技术与当代社会理论的“模拟化”转向
郑 莉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张巍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漂”的类型学及其理论基础:对“漂”概念的解析
郑中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何谓自主性?
李钧鹏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学如何研究“国家”:历史社会学的实践与可能
孟庆延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社会融合理论”:对一个标识性概念的十年回顾
宋国恺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集群形态与社会运行的协变机理研究
陈玉生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圆桌讨论
朱 颖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
赵英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
论坛三 文化研究与文化转向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305
上半场
主持人:岳永逸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2024年文化创新状况观察
毛 丹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问题导向的社会科学概念化——以“家风”概念为例
胡安宁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中美国家认同的反向变动及其理论解释
李 骏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伦理转向
陈文江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郑珊珊 《东南学术》副总编辑、编审
祠堂村庙文化空间中华儒家精神传承
甘满堂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城市社区治理的文化实践
纪莺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研究框架:人、情感与叙事
刘亚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找回文化:解释社区治理成效的一个理论框架
魏海涛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论坛四 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共同富裕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309
上半场
主持人:边燕杰 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新结构社会学的核心议题
张文宏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结构现代化与中等收入群体成长
李春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中间阶层的画像及其变迁(2003—2018)
吴愈晓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良性运行的公平机制研究
刘精明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教育代际流动与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长期分析视角
张 顺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谢桂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不平等的交织: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的双螺旋
齐亚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家本位?中国居民阶层认同模式变迁(2011—2021)
洪岩璧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新兴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研究
秦广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谁能接受丁克婚姻:社会经济地位与价值观的影响
李忠路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在校大学生如何选择未来居住地?一项调查实验研究
许 琪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论坛五 市场与经济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706
上半场
主持人:刘少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县域民营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基于一些案例的思考
王水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家庭金融化、女性工作时长与生育决策
李国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
从工业劳动到数字劳动:劳动过程变迁及理论探索
王 星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工作者尊严研究
郑 路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
青年主播群体的“劳动异化”机制与治理研究
张 军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王水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理解集体经济:田野调查中的历史维度与情境
孙秀林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创投行业政府治理的制度逻辑变迁研究
陈宗仕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产权界定的社会逻辑:国企产权变革进程的社会学分析
王庆明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基础、意义建构与乡村摄影服务市场的变迁
姚泽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圆桌讨论
黄永亮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学海》编辑部主任
顾海娥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编辑
论坛六 政府研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710
上半场
主持人:陈家建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国际发展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治理
施国庆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有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唐 军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关于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几点理论思考
黄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政府创新中的自主性再生产
狄金华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从网络结构看城市社区治理:协同与决策
田 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李 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社会学政府研究的主题与范式
陈家建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空间整理与城市治理
黄晓星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
实土与“封疆”:18世纪西宁开府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田 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党建引领专业:社会组织党建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苗大雷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圆桌讨论
薛立勇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向静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论坛七 乡村振兴
时间:13:30-17:45
地点:立德楼711
上半场
主持人: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政策的城乡融合进程和未来取向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地关系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
钟涨宝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地域活性化”视域下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展开
田毅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李黎明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分化逻辑
李 斌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 陆益龙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一个社会学的理解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农地规模经营中的利益分配秩序研究
赵晓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积极避责型领导风格如何影响帮扶干部工作效能感:基于中西部五省重点帮扶县2903个样本的实证分析
田北海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活而有序的乡村治理
蒋国河 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教授
圆桌讨论
毕素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海》主编
张斐男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习与探索》编辑
论坛八 数字转型与社会变迁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811
上半场
主持人:丁惠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海学刊》编辑
数字化与社会学时代之变
邱泽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开放科学:数字时代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赵延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再造: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概念构建及实现路径
田 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 赵延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流量的组织基础:直播公会与流量获取
盛智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科学与社会:费孝通社会研究中的张力问题
何 健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
新社会实验:数字社会视野下的乡村建设
董运生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信息技术接入与城乡居民的社会心态
李 升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圆桌讨论
刘秀秀 北京市委党校副研究员、《新视野》编辑
盛 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论坛九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时间:13:30-17:30
地点:立德楼812
上半场
主持人:房莉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弥散分布”:社会工作组织载体层面的“中国特色”——兼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韩 恒 郑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中国75年来社会建设的成就及思考
王小平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教授
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效应分析
袁小平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乡村治理中的“三治融合”如何可能?
陈 锋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卫小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推进社会工作现代化的深圳经验研究
周群英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后人类主义视野下的儿童社会工作反思
王文卿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及实践
刘艳霞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标准化与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实践与优化
张瑞凯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圆桌讨论
李 阳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辑刊》主编
何钧力 《社会学研究》编辑
论坛十 人类学视域中的新青年力量
时间:13:30-17:30
地点:崇德西楼512
《再造青年:人类学社会学论集》新书发布仪式
主持人:富晓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致辞:
景 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童根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
仪式:
《再造青年:人类学社会学论集》新书发布
上半场
主持人:闻翔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本真青年:中国人类学青年研究的新路径
庄皓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人类学、“做”田野与新精英的诞生——对留学行业的观察
陈疏影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
嗑“CP”:青年女粉丝的创造性情感体验
许冠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
嘉宾评议:
刘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研究》编辑
徐宗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研究》副主编
陈 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青年研究》编辑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刘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体制嵌入与扩散约束:对N大学服务学习教学改革的行动民族志研究
朱健刚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彝区中小学教育与仪式节奏的年轻化
杨洪林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民族村寨文化广场上的创业青年:以“村BA”“村超”为例
徐姗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副编审、编辑
寻找浪漫与自由:90后济南韩餐消费的女性化
舒 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评议和圆桌讨论
麻国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周大鸣 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景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谢蕊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群学分社社长、副编审
林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廖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麻博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圆桌论坛
《理论自觉的先声——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新书发布仪式
时间:13:30-14:00
地点:立德楼802
主持人:黄家亮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1.华东理工大学杨发祥教授介绍研究历程
2.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秦静良副教授介绍出版过程
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教授致辞
4.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教授致辞
5.新书发布仪式
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圆桌论坛
分论坛A
时间:14:00-17:30
地点:立德楼802
上半场
主持人: 奂平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参与人:
董驹翔 齐齐哈尔大学教授
于显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敏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
江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迎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陆益龙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赵文龙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参与人:
符平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发祥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兆曙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静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闭伟宁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谢建社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卢春天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董翔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圆桌论坛
分论坛B
时间:14:00-17:30
地点:立德楼803
上半场
主持人: 刘仲翔 《新华文摘》杂志社总编辑、编审
参与人:
龚长宇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潘鸿雁 上海市委党校社会教研部教授
徐晓军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战刚 加拿大蒙台梭利大学终身教授
张纯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
肖锐 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教授
15:00-15:15 休息
下半场
参与人:
缑文学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
刘振杰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涛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曲凯音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江华锋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教授
程启军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赵易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
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
开幕式
时间:14:00-14:30
地点:立德楼807
主持人:章东辉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致辞
张建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马云英 中华爱心基金会执行会长、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理事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社会学院教授
合影
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
分论坛A
时间:14:40-17:30
地点:立德楼807
单元一:郑杭生与社会运行学派思想轨迹
主持人:饶旭鹏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现代性的吊诡与跃迁:郑杭生先生个体化理论探微
王力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数字平台扩张的社会成本——基于社会运行理论的探讨
邵占鹏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社会互构论与我的自杀研究——怀念郑杭生先生
刘燕舞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传承与创新:定县(州)社会学调查的发展及其意义
刘 凌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评议人:谢 宇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教授
15:30-15:45 休息
单元二: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主持人:童 潇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环境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童志锋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以“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自觉为例
尹 雷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知识生产之刃”:郑杭生学术历程的方法理念再现
姜利标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社会互构论的知识传统及其对底层研究的启示
马流辉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郑杭生慈善思想对慈善本土化研究的贡献——基于田野调查的思考
陈婉婷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评议人:方 劲 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
分论坛B
时间:14:40-17:30
地点:立德楼810
单元三:郑杭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贡献
主持人:魏智慧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郑杭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贡献
刘 荣 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郑杭生思想对社会学方法论建设的贡献
罗英豪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何以共识:郑杭生的社会认同思想及其对共同体研究的启示
姚德薇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
驾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力型体制的减压阀机制研究
李棉管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张本效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15:30-15:45 休息
单元四:郑杭生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思想研究
主持人:哈尼克孜·吐拉克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枫桥经验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胡宝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新生院、公安学书院副教授
郑杭生先生基层社会建设与治理思想研究
黄 诚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郑杭生先生“民生为重”的社会治理思想
熊凤水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社会学研究处理口述资料的一些思考与反思
陶双宾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陈文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