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人大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纪念活动之九|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坊顺利召开

2024-11-18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2024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坊在立德楼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朱斌代表学院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院非常重视社会工作实务在社会工作硕士培养中的作用,感谢各合作机构为MSW学生的培养提供专业实习的机会。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展开合作,在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中深化交流,产出更多成果。工作坊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MSW实习主任徐硕主持。


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杨雅作了以“构建社区服务中心的实践与经验”为主题的分享。她首先介绍了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的基本情况、理念以及“小苗医疗”项目,接着就医务社工的发展、异地就医的现实困境等,介绍了社区多病种儿童服务中心项目“小勇士加油站社区模式”的背景和服务内容体系。其中,重点介绍了早产儿出院计划的实务经验,包括新家长助力计划、院内家长课堂与宣教、养育指导、生长发育合作、随访服务等。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吕楠分享了《老年人社区社会资本与口腔健康的关系研究——收入的调节作用与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研究。他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口腔健康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和服务与资源的有限性。接着,他介绍了研究核心问题,即社区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路径,将抑郁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家庭收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方法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数据来源、样本和关键变量测量。最后介绍了研究结果:认知社会资本和社会参与对自评口腔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显著调节认知社会资本对自评口腔健康的影响,抑郁症状在老年人认知社会资本与自评口腔健康的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


昌平区昌雨春童康复中心主任刘红艳进行了以“共融共生:社会工作者如何在助残领域开展工作”为主题的分享。她首先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特殊教育领域的经验。接着介绍了昌雨春童康复中心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场所、服务对象即特殊儿童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她介绍了助残社工的主要服务内容和形式,包括生活帮扶(协助障碍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心理支持(心理沙龙、志愿服务)、社区康复服务、宣传倡导、促进社会融入(社区活动、社会参与)、权益维护(链接资源,法律援助)等。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工服务中心主任杨倩做了“活跃的社区社会组织”为题的分享。她以“社区好声音”为例,介绍了社区文体团队的活力和作用。她指出,在社区服务当中,更多的是要从居民的兴趣出发,吸引热情、有活力的人,发挥居民的能动性。接着,她就如何为社区组织赋能展开了介绍,包括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内部建设促进组织活力、增加出镜率、组织多元化等做法。杨老师还介绍了老年协会、老年学校、红线联姻、义务理发、夕阳为老等活跃的社区社会组织和楼院自治案例、老友会客厅服务、微视记录者、赋能益学等专业服务,展示了社区社会组织创意策划、群力共举的力量。


社会工作系2023级MSW学生赵曼彤分享了参与司法矫正服务的收获和反思。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实习机构——北京超越社工事务所的基本情况和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合适成年人服务、训诫帮教和教育矫正服务、被害人救助服务、犯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服务等。接着,她分享了实习中自身价值观、专业价值观和实务实践中的张力和自我的成长。最后,她对自己的实习经历做了总结,认为实习经历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价值伦理、学习实务技巧,放平心态、给自己成长的空间,并通过实务经历反观自身,深化自我认知。

工作坊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赵晰主持。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璐龄进行了主题为“社会工作在认知症服务中的角色与担当”的分享。她首先由睦友的主要服务内容引入主题,接着为大家科普了认知症的国内现状、主要特点和临床表现,其中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对于患者及照顾者压力的影响最为严重。针对认知症的特殊性,社工能够为患者、高危群体、家庭照顾者及社会大众提供相应服务。然后,她解读了认知症全程服务多学科合作的模式和内容,最后以照片形式呈现机构服务的真实场景。


海淀惠泽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肖博分享了“社会工作理论如何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成果。他首先介绍了海淀惠泽社会工作事务所的概况和发展历程,接下来以具体项目为例进行分享。在社区工作方面,他介绍了“花园议事厅”和凯盛家园社区“微更新”两个案例,尤其关注社区居民在沟通、增权、社会系统等方面的改变。在个案工作方面,他简要分享了工作经验、方法和模式,并借具体案例加以阐释。最后,他介绍了服务类救助、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独特服务项目,以及党支部的调研过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宝贵经验。


首都儿科研究所社会工作部乔踔以“探索与整合:心脏外科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为主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了首都儿研所的儿科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情况,为了满足心脏外科在心理情感、医疗信息及决策支持、经济及社会支持三方面的需求,机构建立了多学科团队与治疗联盟,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中央美院合作开发了绘本等兼具艺术性和专业性的服务工具,在通州院区建设了公益空间,并赴多地开展先心病义诊筛查活动,最终形成全流程参与、全空间覆盖的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王子彧的分享主题为“Co-design with lived experience: children participation in family welfare and research”。她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参考模型“co-design model”的内容及项目的具体步骤。她强调儿童参与亲职项目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深度讨论以实现项目的共同设计、共同产出。最后她分享了自己在项目后对参与者积极反馈、什么是优秀家长、家长自身动力等方面的反思,同时在组织技巧、互动设计、知识产出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探索。



社会工作系2023级MSW学生赖淑娴、黄莉轩讲述了“社工学生西部行:在和田书写我们的故事”。他们以初识在和田、行走在和田、收获在和田三方面为脉络进行分享。赖淑娴同学首先介绍了和田以及西部计划的情况,接着分享了自己在基层的下乡调研等经历。黄莉轩同学重点介绍了社会工作部的主要职责,以及自己在和田地委社会工作部的具体工作。最后她解读了社会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的专业性,强调在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中收获温情。


社会工作系2023级MSW学生纪元分享主题为“相信的力量——中美2段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见闻与思考”,她分别介绍了自己海外实习及国内实习的概况与内容。首先是在美国Swann Special Care Center的服务经历,她用“斯望”一词翻译机构名并阐释其在机构中服务的感受,具体的服务项目包括艺术疗愈、个案管理、项目设计、特殊教育等。其次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社工部的实习经历,包括个案工作、小组活动和科研专项,并分享了在服务过程中的经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