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强东杯”第十五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顺利举办

2025-05-21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5月17日,“强东杯”第十五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28所高校代表队相聚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交流专业知识,共享知识盛宴。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竞争,以下参赛队伍脱颖而出,斩获奖项:


复旦大学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中山大学代表队、中央民族大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东南大学代表队、中央财经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中南大学代表队、华中科技大学代表队、山东大学代表队、华中师范大学代表队、北京工业大学代表队、华东师范大学代表队、云南民族大学代表队、哈尔滨工程大学代表队获得优秀奖。


开赛仪式与见面会

      5月17日上午10点,28所高校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们齐聚京东群学楼,参加“强东杯”第十五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开赛仪式。

image.png

image.png

      下午13点30分,28所高校代表队的带队老师、参赛选手齐聚公共教学楼一期104教室参加“强东杯”第十五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见面会。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强致辞。他对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赛的各高校代表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紧接着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基本情况,并对精心筹备组织此次竞赛的学生组织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他强调,赛事虽短暂,情谊可绵长,期待选手展现风采、充分交流、深化友谊,并预祝本届“强东杯”知识竞赛圆满成功。

image.png接着,主持人向参赛队伍详细介绍了本次知识竞赛的赛制。

image.png

见面会结束后,高校代表队一同合影留念。

image.png


赛情概览

       见面会结束后,初赛在公共教学楼一期102教室正式开始。各代表队以笔试形式进行答题。通过紧张激烈的比拼,最终,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等15所高校的代表队入围复赛。

image.png

image.png

       下午16点,成功晋级的15支队伍在公共教学楼一期102教室进行复赛的比拼。15支队伍按照抽签结果分成三组,采用积分制“一站到底”的模式进行组间比拼,每组中积分排名前2的队伍进入决赛。经过比拼,最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的代表队进入决赛,未晋级决赛的9支队伍获得优秀奖。

image.png

image.png

晚上18点30分,激动人心的决赛时刻终于来临!决赛在京东群学楼106报告厅举行,分为选择题和线索题两部分。6支代表队的选手们在选择题环节充分展现个人强劲实力和团队默契,在线索题环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和较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最终,复旦大学代表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中国人 民大学、东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发言与颁奖

   赛后,南开大学带队老师张龙对比赛进行点评。他评价本次决赛很“好看”,兼具轻松娱乐性和紧张刺激性,而这样的感觉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选手们都是势均力敌的,在座的所有同学都表现出了相当的知识水平以及手速;二是比赛具有不确定性,非常考验运气,这使得比赛的观赏性非常强。当然,他也指出,比赛只是一个形式,交流才是目的,这才体现了我们社会学作为“群学”的本质,大家的名次只是暂时的,但友谊和知识是长久的。

image.png

       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参赛选手段雪松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他表示,能与全国高校的社会同仁在此交流切磋,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竞技,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友谊的升华,激励着他对社会学的热爱和探索之心。回顾复杂多样的社会事件和自身过去的学术实践,他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学青年学子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我们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而要探索和构建真正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发言的最后,他对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强东杯”社会学知识竞赛表示感谢,并祝愿各位同学在未来的社会学道路上怀揣热爱、勇于担当、不断前行!

image.png

       北京大学带队老师乔天宇发言。他表示,作为带队老师、也作为校友,能再次回到母校参加“强东杯”社会学知识竞赛并见证母校的新发展,他感到非常高兴、也十分荣幸。他回忆了第一届社会学知识竞赛从动议、组织到举办的一步步过程,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比赛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由衷地感到欣慰。他也强调了社会学基础知识对于比赛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各位同学是中国社会学未来的希望,大家在赛场上是竞争对手,但在赛场外要团结起来,中国的社会学才能更好,中国社会的未来才能更好。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黄家亮对比赛进行了点评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参赛同学的社会学知识水平,并对各高校代表队的参与和工作人员的组织表示感谢。他认为,知识竞赛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学学习方式,是一个愉快的交流过程,也对于大家专业基础知识的夯实、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他表示了对于青年学子发展提升的期望和对中国社会学光明前景的信心。

image.png

       最后,各参赛代表队依次上台领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副系主任石磊老师为获得优秀奖的9支队伍颁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强老师为获得三等奖的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代表队,以及获得二等奖的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代表队颁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黄家亮为获得一等奖的复旦大学代表队颁奖。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选手感想

很荣幸、很开心能拿到我们强东杯的第一名!从知道获奖的那一刻,心里满是感谢和感慨。比赛前一个月,主办方的老师和同学就忙前忙后做准备。到现场发现,从流程安排到 PPT 展示,每个细节都照顾得特别周到。因为自己之前也筹办过相关比赛,理解这背后需要的工作付出。记得第一天晚上22点报到,看到志愿者同学们在大厅等待我们,真的很感动!真的辛苦大家啦!其次最幸运的,是能和其他高校的同学、老师交流。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的机会真的很难得。关于比赛的内容,很多题目都涉及基础和经典的社会学家和其理论著作,遇到不会的题,赛后查资料,也会了解到很多自己之前不了解、但很有意思的理论和观点。不知不觉间,让我对中国本土、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知识的积累,比获奖更让我开心。就像最后老师在致辞里说的,多学知识总是好的。这场比赛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学术世界。真心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也再次感谢人大的老师和同学!

——复旦大学 李金芮


玩得很开心ˆ_ˆ!小杜老师一直和我们强调就是来玩的,我们心态上没什么压力,甚至可以说是松弛感拉满。所以相对多了一丢丢冒险精神,在决赛选答题环节拿到了20分,最后想说的就是我的队友们实在是太棒啦~

——复旦大学 李欣


我们身处这般的行动者网络中:参赛选手、带队老师、主办方与各式各样的技术物(比如突然bug的抢答器),各方在彼此不确定的交往中,一如在过往的所思所读所行中,发展出一个社会学专业学识更饱满想象力更丰富的“自我”,更重要的是与兄弟院系的同学同台并肩,共享一段温暖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认同,向着公共的学术实践再出发。

——复旦大学 丁镜沅


很高兴能参加本次强东杯知识竞赛,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同学们同场切磋~比赛全程跌宕起伏,十分精彩,我们在此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也非常幸运地结识到了新朋友!非常感谢赛事主办方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筹划,为来自全国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祝愿赛事越办越好!

——中山大学 史依宸


在即将毕业离开的初夏来到新校区、来到我系的新起点,第三次站上“强东杯”知识竞赛的舞台,进入决赛、拿到最近几年的最好成绩——这次竞赛无疑是我本科最为圆满的句点。作为一名“三战老兵”,我从“强东杯”中收获了太多太多,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师长,精进了对社会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谢学院、感谢我的队友、感谢全国高校前来参赛的各位,以及为此次活动忙里忙外的学工同学们!

——中国人民大学 时嘉豪



在崭新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来自全国各地28所高校的社会学专业优秀学子进行了社会学知识的交流切磋,展现了出色的知识储备、分析能力和对社会学学科的理解与热爱,也在比赛交流中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的学生品牌活动,“强东杯”社会学知识竞赛激励着青年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嘱托与要求。未来,社会学学子们将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青年之声、聚青年之力、展青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