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科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5-05-20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揭示了本质,给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2025年5月17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京东群学楼的正式启用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为学校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更通过汇聚各界智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科建设开展深入研讨,为探索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前沿方向,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开 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京东集团党委书记、战略执行委员会委员缪晓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校友会副会长张建明,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此外,来自各界的社会学学科优秀校友,全国27所高校师生代表。校内各部处领导,社会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富晓星主持。
朱信凯在致辞中表示,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与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1937年陕北公学最初拟开办的六大教学门类中,第一个就是社会学系,历经几代人接续奋斗,学科建设成果斐然,涌现众多名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社会学教学和研究重镇。此次研讨会以学科建设展回顾过往,借“京东群学楼”启用开启新局,邀全球校友共谋发展新篇。希望社会学院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守好学科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夯实学科根脉、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强大动力激活学科气脉。
缪晓虹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不仅是京东集团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更是创始人刘强东的母校。33年前,刘强东踏入人大社会学系求学,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实事求是”的人大校训以及“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社会学理念,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和创业初心。京东始终秉持“正道成功”价值观,坚持创造社会价值、不断回馈社会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京东集团愿与学校同心同向,以教育为桥,以创新为帆,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张建明首先表达了对杰出校友刘强东及京东集团的感谢。多年来,刘强东校友持续支持学校的发展,其创办的京东集团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通过一系列关爱员工的善举,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张建明强调,社会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像刘强东这样杰出校友的无私奉献,正是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成就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今日的辉煌。希望广大师生接续奋斗,传承和发展好社会学的人大学派,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校友刘超毕业后扎根四川基层,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工作。2022年6月,时任永丰村第一书记的她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并汇报工作,总书记的关心与叮嘱令她备受鼓舞。如今在四川省教育厅工作的刘超重返母校,参加学科发展研讨会,见证学院新发展。她感恩母校培育,将牢记并践行“实事求是”校训,祝福母校再育栋梁,也邀请大家前往永丰村感受丰收喜悦。
李培林指出,京东群学楼的启用是学科发展的新起点,既为教研提供现代化平台,也需坚守“实事求是”的学术传统。学科建设成果展见证了几代学人的耕耘,社会学更需立足时代创新,聚焦共同富裕、数字社会等前沿领域,提出“接地气”的中国方案。他强调,社会学研究需打破学科壁垒、依托团队协作攻克重大课题。作为学科重镇,人大社会学始终以田野调查和理论创新引领发展方向,期待其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中继续发挥示范作用,用社会学智慧助力社会进步。
富晓星主持
京东群学楼启用
开 展
1984年,由郑杭生先生主持建立社会学研究所,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序幕,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学学科的恢复、重建与发展。41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优秀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长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忘初心、赓续传统、砥砺前行、再创佳绩。学院精心准备了40年学科建设展,展示学科历程。校友代表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范瑜,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工业公共事务总经理孙志祥,冯仕政,杜鹏为社会学学科建设展开展。
本次展览以“前言—历史沿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自主知识体系—社会服务—结语”为脉络精心布展,由社会学院石磊副教授讲解。历史沿革板块展示1937年陕北公学设立社会学系、改革开放重建至今的发展历程;师资队伍板块展示郑杭生等奠基人及名师风采;人才培养板块详述课程教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自主知识体系板块列举重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社会服务板块呈现数据库、期刊、机构与交流合作的成果。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多元呈现、生动立体,引发参观师生热烈讨论。
社会学学科建设展开展
开 赛
为促进社会学本科基础教育,深化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凝聚社会学学术共同体力量,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杰出校友刘强东先生的捐赠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的品牌学生学术活动第十五届“强东杯”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正式开赛。本次比赛邀请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27所学校的社会学学子汇聚一堂,在学术思辨中深化理论认知,在团队协作中锤炼创新能力,充分展现新时代社会学人的学术追求与精神风貌。
学科研讨
上午11时,“新时代社会学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在京东群学楼339教室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家亮主持。
冯仕政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京东群学楼的设计理念和建设历程。他指出,创建四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是学科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也是学科最宝贵的财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也始终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学科与校友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人大社会学学科的鲜明特色。当前,我校社会学学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广大校友继续发挥优良传统,多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新时代社会学一流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黄家亮主持
与会校友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围绕学科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方向建言献策,共话新时代社会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现场气氛热烈。校友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优势与社会资源,与学校紧密合作,为社会学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共同推动学科迈向更高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社会学专业人才。
本次学科发展研讨会,以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展继过往,以启用刘强东校友捐赠建立的“京东群学楼”开新局,以号召全球校友共话社会学高质量发展谋新篇,是学院和学科赓续优良传统,更好地面向“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重要举措。未来,社会学学科将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中关村大街59号到运河东大街37号,从独树一帜的社会学研究所到向上而生的京东群学楼,变的是社会学科建设发展的阵地,不变的是社会学人治学育才的情怀。面向未来,社会学人将继续携手共进,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