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消息
讲座回顾 | 随班就读残障学生的动态发展:认知能力、学校融入与心理健康
2021-06-23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2021年6月23日中午12:00,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刘铮系列学术讲座暨严肃的人口学八卦青年论坛成功举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月云通过腾讯会议,以“随班就读残障学生的动态发展:认知能力、学校融入与心理健康”为主题做了一场人口学专业的线上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靳永爱副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及其他国内外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来自社会机构的研究者听取了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
张老师借助关键词“残障”(disability)切入研究主题,首先介绍了其定义,为师生细致的介绍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学术界对残障概念的界定,并将其总结为Biomedical所代表疾病的与Social所代表的社会融入困难。随后张老师讲解了目前对于残障的测量方式和人口学中关于残障的相关研究。之后,张老师又对“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讲解了国际上关于融合教育的话语背景以及理论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国际社会为所有儿童提供正规教育,而不是将残障儿童单独分开让其接受特殊教育。目前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国外较为充分,主要聚焦于对残障学生本身的研究以及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融合与对比。
在介绍了研究理论框架后,张老师讲解了此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政策支持以及在我国进行此类研究的意义。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调查数据,主要的自变量为“残障身份”,是二分类变量。研究发现,总体上,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二期调查比第一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校融入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略有下降。两期调查中,残障学生的三项指标得分都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回归结果显示,残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滑幅度比普通学生更小。
最后,张老师对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至少在短期内,残障学生的学业、社会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劣势相较于普通学生没有扩大。这项发现事实上给融合教育的推进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张老师的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围绕沙龙主题踊跃发言和交流,就“当前普通中小学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的意义”以及“未来进行分层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张老师就上述问题以及已有研究的不足、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此次讲座,师生们拓展了国际上关于残障学生发展的研究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使用的相关知识,对残障学生发展等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有了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思路,对师生们研究健康与融合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供稿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博士研究生 齐婧含、张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