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段成荣: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2017-12-20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段成荣,1965年1月出生于重庆市。1989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有: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统计;社会人口学(婚姻、人口与教育)。讲授过的课程有讲授过“人口学概论”、“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人口社会学”、“人口迁移研究原理与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人口学研究指导课”等。
步入段成荣老师的办公室,他立即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并笑称定会“知无不言”,如此和蔼亲切瞬间消除了我们的拘谨,开始听他慢慢讲述自己与人大三十余年的回忆。
求学:师承名家,穷且益坚
年少时的段成荣就读于四川的农村中学,恢复高考后学校仅有的几名毕业生都鲜少离开四川读书,而他却将目光放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
最初填报志愿时,段成荣选择的是人民大学的国民经济计划、历史学和农业经济。有趣的是,那一年学校的招生宣传照片上是农经系的同学在田间实践插秧。老师说,你要离开农村上大学,去学农经难道还回来继续插秧吗?于是他便放弃了学农业经济的想法。机缘巧合的,他看到从未听说过的人口学专业,对之产生了好奇与兴趣,那时的他没有想到一时的缘起让他同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一起度过了30多个春秋。
初来人大,作为一个首次离开农村来到首都北京的孩子,段成荣感到震撼而新奇。这种震撼和新奇不仅是生活环境上的,更是学业上的。当时的人民大学人口学系聚集了众多知名的学者教授,其中就包括当时号称中国人口学“三驾马车”的刘铮、邬沧萍、查瑞传教授。不仅如此,那时人口学系开展了许多学术报告和讲座,邀请了许多国际上享誉盛名的专家,国际人口联盟的主席、莫斯科大学人口学系的主任、法国人口研究所的所长等知名人士都曾来人大人口学系做过讲座,这为段成荣提供了很多深入了解人口学思想的机会。
那时人民大学复校不久,老师们重新走上科研教学的岗位,都是满腔热血,力图为人口学的恢复重建做出巨大贡献。于是这些大师们在讲课时,会毫无保留的将一生的积累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更会运用启发性思维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告诉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当时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办公室,老师们就把学生叫到家里讨论,叫到家里吃饭,这样的辛勤付出让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劲头高涨,和老师们的关系也亲密如一家人。“老师们带着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又想知道更多。”回忆往昔,段成荣笑着说。
治学:情系乡土,云开见月
硕士毕业后,段成荣曾有机会离开人大到国家部门去工作。但当时系里希望建立年轻教师队伍,凭借着对人口学继续研究的兴趣和对人民大学的热爱,他选择留在这里,成为一名人口学系的老师。此时,段成荣老师面临着选择自己研究方向的问题,他有些迷茫,开始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在多次调研实践中,段成荣慢慢将目光聚焦在进城打工的农村人口身上。当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了小城镇,在看到他们收入提高的同时,段成荣老师也敏锐地捕捉到这其中所存在的涉及农民工自身和政府管理等领域的诸多问题。那时没有关于流动人口的数据和资料,而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段成荣老师由于年轻难以申请到课题拿到经费,他只能自己骑着自行车四处做调研,有时调研地实在太远才坐特别便宜的面包车赶过去,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年。尽管中途有过犹豫,但段成荣老师还是选择咬牙坚持,他笑称这是因为他有“农村情结”,“我自己来自农村,我对与自己有着相似背景和经历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
正是这种心系农村的社会责任感,支撑着段成荣老师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关于流动人口的调研和报告。在此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受到流动人口的艰辛和不易,城市对于流动人口有许多排斥和歧视,他们甚至还会遭受许多不公正待遇。“当你去接触这些排斥,就更觉得有必要让人们对流动人口的状况、诉求、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有所了解。需要有人反映这些,我们的研究者才能关注这些事情,我们的决策者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些事情。”
此后,随着流动人口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次调查流动儿童的契机,使段成荣老师也开始将目光放在急需关怀的留守儿童群体身上。段成荣老师和其他研究留守儿童的学者在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联合儿基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专家组,为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做出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关注社会现实,扎根土地田野。正是这样踏实的调研实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段成荣老师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学为人师,薪火相承
由于本科时期受到老一辈人口学系教授的不倦教诲,段成荣老师深切体会到导师关怀对本科学生兴趣引导的作用。“为每位本科同学安排一个导师,给予他们学业和生活上的帮助,才能实现真正的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因此在担任人口学系主任的之后,他力推本科生的一对一导师制,这一制度也成为了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的一项特色制度。
而在课堂上,段成荣老师也独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人口学概论这门课强调要培养人口学的眼光,他希望通过传授给大家的知识培养大家对于人口现象的兴趣,尤其传授人口学研究、甚至各方面社会研究的一些基本思想与方法。他不希望一定要大家记住某一章某一节的内容,更多的希望通过一种自由的、聊天式的讨论,给大家带来兴趣。“我记得三十年前我自己在听课时,也没有觉得这些老师在培养我的什么兴趣,但是通过他们一讲,我们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包括接受了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段成荣老师说,带着这些兴趣,再去研究、思考,老师的作用可能才得以发挥。
对比现在的大学生与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段老师认为两代人都是一样的年轻好学,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条件更加方便了,“当时我们老师鼓励我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那时的国图还在府右街,而且非常小,我骑自行车得骑50多分钟,你们现在在家里上网就可以查了,学校的图书馆也是十分方便。”因此,在这样优良的学习环境下,他更是将自己的热情与知识都全心全意地传授给学生,践行师者之道。
好学近乎知,段成荣老师穷三十余载对人口学思想上下而求索;力行近乎仁,出身农村的质朴情感滋养着段成荣老师的社会责任感。他用自己的坚持去挖掘社会需要者的诉求,展现了研究者为生民立命的品格,更用他的言行诠释着学为人之师,行为世之范。
学生评价:
段老师永远对工作和学术研究充满热情,他谈起问题来双手时常挥舞,每一个字仿佛都铿锵有力。他用心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请求,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中,学生若是有问题,哪怕是挤出中午休息或吃饭的时间,也会耐心地与你交流。作为他的学生,我觉得非常幸运。
——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班本科生谭雁潇
段成荣老师待人亲切温和,为人风趣幽默,深得学生的喜爱;讲课深入浅出,治学态度严谨,带领一届届学子进入人口学的殿堂。很感激能在大学遇到段成荣老师!
——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班本科生何奕霖
段老师为人特别随和,完全是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的课上,我提出了几个我在做作业查资料时碰到的一些问题,虽然都是一些小小的问题,但段老师都特别鼓励我去刨根究底,去研究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什么,并且特别热情地给我提供研究资料。他为人随和,但做科研却很严谨,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很严格,特别是对研究材料的严密性、精确性要求很高。很幸运能够上段老师的《人口学概论》课,他是一个能给予人很多日常生活小灵感的老师。
——2016级社会学类本科生邹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