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转型中国与中国社会学:学科·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
2019-09-01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8月28-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联合举办的“转型中国与中国社会学:学科·理论·实践——纪念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际著名社会学家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林南、康奈尔大学讲席教授倪志伟(Victor Nee)、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周雪光,以及来自国内外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的11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始前,靳诺会见了出席会议的部分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主持开幕式。
靳诺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举办此次会议,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迫切需要社会学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扎根中国大地做大做强社会学学科,不断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是全体社会学同仁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面向未来,人民大学将继续做大做强社会学学科,并与国内外社会学界进一步加强协作,携手奋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为中国社会学的进一步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培林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尤其是在理论创新和调查数据等基础建设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他表示,自恢复重建以来,得益于改革开放所推动的巨大社会变迁,中国社会学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新的更大的变革,迫切需要社会学家创新理论、积极发声,以卓越的思想引领社会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
李友梅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非凡历程。她指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是在自身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背景下具有方向性和标志性的社会变迁过程,也是与世界格局变动密切关联、在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下多个社会过程互动交织的复杂进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既要对恢复重建4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反思,同时要基于新资料、新方法对新问题进行探索,为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为服务中国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洪大用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教学与研究35周年的汇报会,是中外社会学发展的交流会,是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的隆重纪念,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庆祝,更是对中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集体展望。他同时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团队在中国社会转型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指出中国社会转型具有自己独特的时空特点,一直呼唤着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前提是主体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吸收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植根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拓展广泛国际视野的基础上再建构、再创造,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学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推动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包括12场主旨演讲和16个会议分论坛。
倪志伟、林南、李培林、李友梅、周雪光,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罗纳塔斯(Akos Rona-Tas)、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吴晓刚、北京大学教授张静、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清华大学教授沈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少杰、北京大学教授刘世定等12位学者做了主旨演讲。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年的社会转型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解读,并对中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议题进行了引领性讨论。
(林南教授做主旨演讲:The Great Transformation:China since 1978)
(倪志伟教授做主旨演讲:Market Transition as Theory of the Middle Range)
本次会议的分论坛涵盖社会学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与分支学科,包括社会分层与流动、现代化、城市治理、乡村发展、社会网络、工作就业、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等等。每场有四到五位学者发言,两位学者进行点评,并针对发言的内容进行提问与讨论。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就不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在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对会议做了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层次高端、视野广阔、内容丰富、讨论深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