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张静教授做客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
2018-03-31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2018年3月28日下午3时30分,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七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404教室举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张静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历史改变》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冯仕政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首先,冯仕政教授对张静教授做客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表示欢迎与感谢,向现场师生介绍了她的学术成就并作出高度评价。他指出,张静教授作为社会学界优秀的女性学者,以政治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为研究方向,出版了多部脍炙人口的著作。张静教授的研究格局宏大、逻辑严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张静教授由案例引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首先,她说明了个人与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以及个人与工作组织、国家组织关系的变化。接着,张静教授系统梳理了这些关系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区别。她引用图表数据来论证社会地位的差异不仅仅有经济因素的作用,还有社会身份的影响。
张静教授重点分析了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历史变化。她指出,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开始的社会重新组织化,带来了个人与组织关系的第一次巨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人与组织关系迎来第二次巨变,大量不同于“单位”的市场组织出现,市场组织具有各自分立、相互竞争、功能单一的特点,同时造成责任关系的中断。张静教授认为,这一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体制外人员缺少和国家体制的组织化对接通道,使得通过贿赂建立非正式社会关联的现象增加。她提出,政治认同再生产有构造成员身份、组织囊括、组织可及性等三种可行方式,这在治理能力建设上具有实践意义。
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张静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最后刘少杰教授对张静教授的演讲进行评议。他指出张静教授的报告内容在深度上具有启发性,把中国社会结构研究同制度分析相结合,并以此观察组织变迁、关系变迁等,做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分析和指导。
至此,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七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