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讲座回顾|“性别偏好的起源——来自恩格斯的启示”讲座成功举办
2022-03-16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2022年3月16日中午12:00,人口学系刘铮系列学术讲座暨严肃的人口学八卦青年论坛成功举办。澳洲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助理教授,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牛津大学谢菲尔德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温芳琪,在腾讯会议以“性别偏好的起源——来自恩格斯的启示”为主题做了一场人口社会学线上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王东晖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及其他国内外院校相关专业的近三百名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分享活动,并在会后同温芳琪老师就讲座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
近几十年来,性别不平等在一些国家有加剧的趋势。现有关于性别不平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比如工资差距、劳动参与率等。然而市场化变革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及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还鲜有人涉足。温芳琪老师的研究开创性地探讨了人类在生育行为中产生性别偏好的原因,并将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联系。
回溯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在经济基础、亲属关系与性别观念以及人口政策方面发生的巨大变革,为研究开展提供了独特机会。温芳琪老师首先从恩格斯的私有财产-专偶制命题和市场转型之辩出发解释研究开展的理论基础,并基于此清楚界定关键变量——掌握生产资料(非农职业比较私有部门的雇主与国有部门的雇员之间的差别,农业职业比较直接掌握耕地与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劳作之间的差别)。然后进一步结合实证分析阐释掌握生产资料会不会提高拥有男性子嗣的概率,进而巩固父系继承制度的延续。研究发现,就非农职业而言,从公有部门雇员转变为私有部门雇主会增加有男性子嗣的概率,且这一效应仅发生在男性群体中。就农业职业而言,自主掌握耕地会提高农民拥有亲生儿子以及收养儿子的概率,但不会增加他们收养女儿的概率。从土地改革中获益的农民,为确保获得男性子嗣,不仅会增加生育数量,也会在更高孩次上采用选择性的性别流产。研究结论和恩格斯私有财产专偶制命题推论较为一致,即私人掌控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父权制家庭在中国的回潮。
在温芳琪老师的分享结束后,聆听讲座的师生围绕主题踊跃发言和积极交流,就“寻找宏观的外生冲击”、“男孩偏好如何排除儿女双全观念的影响”、“性别偏好如何识别政策约束的效应”、“住房私有化是否为掌握生产资料赋予新意”等问题展开讨论。温芳琪老师对此一一回应,并结合研究中未呈现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作出细致而严谨的解释。
在人类消灭私有制之前,如何能够降低人类生育的性别偏好?这是我们未来还需继续探寻和回答的问题。温芳琪老师认为,进一步的城市化、市场化、从上而下的政府干预及从下至上的习俗创新,为未来实现人口从耕地中的解放,打破子承父业的传统,实现姓氏继承的自由提供可能。
记录人:梅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