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社会与人口学院举办第二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暨中国社会调查新征程研讨会
2023-04-08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田野课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和工作要求,推动田野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中国社会调查加快理论、方法和教学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于2023年4月8日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二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暨中国社会调查新征程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董磊明等专家学者,全国田野课堂教学基地的代表河北省定州市委副书记赵红亮,山东省曲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武凡明,曲阜市副市长周凯,山西省昔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翟英,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卿科,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部处和学院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各院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孙权主持。
会议开幕
胡百精副书记、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田野课堂建设是中国人民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来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体现。社会与人口学院的田野课堂建设为学校的育人实践做出了创造性、引领性、示范性贡献。田野课堂以田野为教室,让同学们在历史现场见证和感受新时代、新征程、新成就;以问题为牵引,让真问题而不是所谓“元概念”成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一历史动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内心在个体和时代之间、学术和实践之间建立真实、有效、实质的联结;以时代为舞台,让教师和学生不再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直接走到时代舞台的中央,成为真正的历史行动者。接下来,学校将把田野课堂打造成全校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重要形态。
会上放映了2021—2022年度田野课堂成果纪录片片花。纪录片完全由参加田野课堂教学的学生采集素材并剪辑而成。
田野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与回顾
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对田野课堂教学改革作了回顾和总结。他讲道,社会调查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社会学一级学科的优势特色和看家本领。社会与人口学院始终发扬学科传统,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国情、民情和社情意识以及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田野课堂是我院贯彻党中央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体性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学校领导、校内各部处、各兄弟学院,以及全国各教学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秉持“全人教育”理念,锚定“气质养成”目标,厚植“隐形书院”手段,融合锤炼学生的判断力、决断力和完成力,培养知情意统一、学信行贯通的人格健全、富有家国情怀和现代气质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23年,学院将按照打造全校性项目、全国性品牌,促进多学科协同、本硕博贯通的思路,全面总结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推出海外田野课堂、学生社会能力实训营等一系列新项目;与此同时,进一步对全校学生开放田野课堂名额,所有学院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服务全校人才培养需要。
颁奖仪式
会议举行了2022年度田野课堂教学成果颁奖仪式。林尚立校长,胡百精副书记、副校长,以及来自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所在地区的代表为获奖同学和老师颁奖。
此次田野课堂教学成果奖共设置六个奖项,分别是:优秀营员奖、优秀领队奖、优秀社会服务奖、优秀个人报告奖、优秀集体报告奖、优秀带队教师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和教师参与田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为每个奖项都设立了奖学金。
图书发布
田野课堂教学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始终注意经验、知识和智慧的积累和迭代,形成可供借鉴、推广和复制的教学手册,与此同时,敦促同学们将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沟沟坎坎、点点滴滴记录在案,成果将由学院组织整理出版。会议发布了《田野课堂教学手册2.0》和《定县追踪调查田野札记》。二者均由参加田野课堂的同学自主完成,是他们青春和成长的侧影。教务处处长吴健、招生就业处处长高燕燕、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杨子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唐颖、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晓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历史学院院长朱浒、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参加了发布仪式。
海外田野课堂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学院依托“航笙优才培养计划”,对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及孔子学院系统,计划于今年开展海外田野课堂教学。会议举行了海外田野课堂教学启动仪式。海外合作单位代表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周国华教授、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Vupenyu Dzingiral教授、坦桑尼亚依法卡拉健康研究所项目部主任Omar Juma 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展敏教授通过视频致辞祝贺。
实训授旗
学生的社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专业能力同等重要,但以往对社会能力训练重视不够、办法不多。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田野课堂特地开设了学生社会能力实训营,第一期设在学院培训部。胡百精副书记、副校长为第一期田野课堂学生社会能力实训营授旗。
基地签约
田野课堂一路走来,得到了各地教学基地的大力支持。会议还举行了田野课堂教学基地签约仪式。
河北省定州市委副书记赵红亮代表全国田野课堂教学基地致辞。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实事求是的办学精神,扎根中国大地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野课堂系列项目中,他感受到中国人民大学培养人才的用心、用情、用力,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学师生良好的教风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优秀的品质素质,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未来田野课堂教学基地也会进一步交流总结经验,与人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深度对接,全面推动校地合作共赢。定州也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努力成为全省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2023年田野课堂教学
正式启动
为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品牌,助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田野课堂特地设计了内涵丰富、造型精美的徽标。林尚立校长点亮徽标,并宣布2023年全校田野课堂教学正式启动。
随后,林尚立校长作开幕式总结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把人才培养始终放在办学、办院、办系的核心位置。在这方面,社会与人口学院的田野课堂改革是极具贡献性的创举,孕育着新的种子,孕育着新的希望。
他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扎根社会是社会科学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和前提。离开社会,社会科学就不是科学;不能回答社会所提出的问题,社会科学就是无源之水。社会科学必须深入体察社会、体察人生、体察社会的发展脉络。把握社会是建设社会、建设国家、造福人类的根本所在;而把握社会的关键在于走进社会、读懂社会、读懂人心、读懂民意。田野课堂抓住了这个根本,不仅对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拟将田野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面向全校,而且要走向全球,引领广大师生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体察社情、感悟人间冷暖,使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人才全面发展的沃土、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沃土。
大会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调查新征程研讨会随后举办,与会专家作主旨发言。
1 麻国庆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教授指出,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需要打通的部分,也是定量研究设计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捕捉政策为当地社会带来的变化。学者应该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并关注全球社会,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推动海外田野的建设和社会学向外拓展,将学科性和问题性学术通过田野调查串通起来。
2 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详细介绍了北大社会学系关于实践教学的经验。他谈道,田野调查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好方法,也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对于认识社会学学科、认识中国社会、推进学术研究意义重大。做田野就是从实求知,一是要面向真实,二是要态度诚恳。
3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田野课堂体系完善,规模庞大,极具借鉴意义。田野课堂对于学科发展、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科学习的过程、人生感悟的过程和历练身心的过程;能够印证书本知识,帮助理解人心,扩大社会学研究格局和开阔个人心胸。
4 董磊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董磊明教授表示,田野课堂是沟通理论和了解中国社会、凝练中国社会理论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实践中发现、检验、捕捉、理解真问题。同时,田野能够帮助师生回到总体性的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之中,也是群众路线的再践行。
田野课堂教与学经验交流
田野课堂教与学经验交流会在下午举行,由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黄家亮、宋月萍主持。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参与了研讨,并与参会师生交流了基层工作经验。
参加田野课堂的同学分四组汇报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来自各个学院的团队分享了在田野课堂教学基地的案例与感想。
在最后的开放式讨论中,与会者共同展望了田野课堂的未来。
田野课堂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于2017年正式启动的人才培养改革项目。所谓田野课堂,就是通过“田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植入形成的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灵动、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这里的“田野”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泛指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所形成的一切社会现场,包括但不限于乡村。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扎根真实、鲜活、开放的社会现场,培养人格健全、富有家国情怀和现代气质的高素质人才。自2019年开始,学院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次田野课堂教学。尽管其间受到疫情影响,但最终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
今年是社会与人口学院建院20周年,本次会议是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2022年度田野课堂教学项目获奖名单
一 优秀营员奖
赵国立,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
黄李平,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崔鑫行,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
杨钰琳,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张依然,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时嘉豪,2021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赵一睿,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支雅婷,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
俞依琳,2021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张雨欣,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二 优秀领队奖
徐新苑,2022级社会学专业直博生
彭可余,2022级社会学专业直博生
邹子晗,2022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
任雯缨,2021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生
任若帆,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
姜文琪,2020级老年学专业硕士生
姜如璋,2020级人类学专业硕士生
陈昕怡,2021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生
蔚晓帆,2021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
三 优秀社会服务奖
一等奖:
陈 露,2022级老年学专业直博生
陈晓粤,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吴东宁,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张文卿,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二等奖:
陈青妍,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周凡杰,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唐田荣,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
三等奖:
周楷航,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
钟凯琳,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林新辰,2022级社会学专业直博生
陈壬冰,2022级社会学专业直博生
李祥华,2022级社会学专业直博生
刘王青,2021级社会政策专业硕士生
四 优秀个人调研报告奖
郑淳,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基层网格员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及建议》
颜旭哲,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窗口世界”:个体生命史下的基层编制岗位》
杨诗栋,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济宁市曲阜市小雪街道阮家村田野笔记》
曾馨宁,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阙里社区田野笔记》
肖子仪,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杨苓誉,2019级人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西关民族社区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
卫天乐,2019级人口学专业本科生:《济宁市曲阜市时庄街道李官庄村田野笔记》
刘亚林,2020级经济学-数学试验班本科生:《细致地观察,多角度地倾听》
黄竹彬,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大陈岛的留与走:一个转型期海岛的多重截面观察》
刘芷桐,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大陈岛产业转型中的岛民生计与社会心态》
胡容凤,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大陈岛田野笔记》
王安迪,2022级人口学专业直博生:《在田野中向下扎根》
三 优秀集体调研报告奖
1.《生活的“别处”:“体制”内外——济宁市曲阜市君宜街道志合社区调研报告》
组员:陈乔峰、陈壬冰、何恬恬、林晓玥、孟庆伍、任雯缨、颜旭哲、杨钰琳、邹子昱
指导教师:王篪,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2.《济宁市曲阜市时庄街道李官庄村调研报告》
组员:陈青妍、陈晓粤、崔鑫行、卫天乐、吴东宁、徐新苑、张文卿、周凡杰
指导教师:朱斌,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3.《乡风民俗与文化造景——关于武家村基层治理模式的调研》
组员:陈洺琪、何霆、姜如璋、刘嘉禾子、刘亚林、马亚栋、王毅帆、赵国立、赵显飞
指导教师:苏筱,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师资博士后
4.《台州大陈岛绿化维护状况报告——公共物品生产的视角》
作者:陈昕怡、刘芷桐、张雨欣、高雪、米禾、李怡霏、黄竹彬
指导教师:李丁,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5.《路在何方——大陈岛“垦荒人”的养老归宿》
作者:蔚晓帆、陈云龙、郭品锐、王安迪、吴紫绮、郑昕童、熊肖愚、莫贤、梁琦伟、佟兵盈、时嘉豪
指导教师:祝玉红,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六 优秀带队教师奖
张航空,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副教授
王 篪,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祝玉红,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苏 筱,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师资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