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社会工作咨询服务中心福州基层治理实践团队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2025-05-23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社会工作咨询服务中心福州基层治理实践团队于2025年5月深入福州市建华社区、于山社区、汤边社区开展实践调研。调研团队聚焦基层治理痛点,探索专业化服务与本土化实践融合路径,着力构建理论实践双向赋能的基层治理研究范式,为提升社区治理韧性、优化民生服务提供青年方案。
建华社区
2025年5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社会工作咨询服务中心福州基层治理实践团队深入鼓楼区建华社区,实地探访这座新型社区治理样本。
实践团队首先参访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了解社区治理现状。当前,建华社区形成了“1+6+N”空间体系,以社区党群服务综合体为心脏,向六个服务点辐射,总面积达2200平方米,实现了行政服务、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的一站式整合。同时,社区巧妙运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化平台,将0.27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精细划分,涵盖31个小区、88栋楼、7800余人的详细信息。20个小区网格、25个单位网格分布合理,人员、企业等情况一目了然,党员、退役军人、特殊人群等都有明确标识,实现了精准高效的管理与服务。此外,社区在老龄友好、少儿活动、党内政治生活、民族融合、调解普法等领域的治理工作,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调研团队与社区负责人员开展交流座谈会。
首先,吕楠老师对建华社区能够提供此次珍贵的调研学习机会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迫切需要基层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接下来,实践团队期望能够借鉴建华社区的宝贵经验,切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应对人口和经济等社会动态变化的韧性。为此,实践团队将与社区领导与居民进行深入学习交流,不遗余力地助力基层治理的相关工作。因此,需要同学们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用科学方法解决民生问题,并将民生问题转化为数据。
建华社区书记蔡金香围绕福州城市特色、社区工作现状及对此次调研的期待进行了深入的分享。蔡书记指出,当下时代发展迅速,社会和群众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两极分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现,社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她认为此次调研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宝贵契机,有助于深化对基层工作的理解与认知。蔡书记建议大家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日常走访中关注存在的社区治理共性问题,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青年方案。
社区工作人员黄珊详细介绍了社区“五好四邻”项目的相关情况。2023年起,在政府立项支持下,建华社区以“好邻居在线”服务为指引,借助党员和共建单位资源,通过流动小茶桌深入小区收集并解决问题,如改造公园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儿童活动场所。社区还聚焦全龄段,联合多方开设课程,培育自组织。今年,项目围绕提升服务精准性和队伍活跃度,融合社区优势元素,梳理参与机制,激励社区合伙人持续参与,全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于山社区
5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于山社区开展调研座谈。
于山社区书记陈婷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于山社区的整体情况。于山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3人处理事务,难题协同解决。同时,社区积极引入第三方社工组织开展活动,打造“广场上的4点钟学校”等品牌活动,形成五社联动服务圈,促进资源整合与社区活力提升。目前,社区正通力协作,着力治理老旧小区管理问题。
吕楠老师表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而言,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够,深入基层获取一手经验是培养专业素养的关键。接下来,实践团队将围绕社区事务开展全面且深入的工作。一方面,详细了解社区的社会人口特征,以此为基础对社区事务进行系统梳理和理念提升;另一方面,社区还存在儿童健康保障、心理健康辅导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团队计划以当地历史文化和党建工作为依托,剖析社区居民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设计并开展一系列针对性项目,探索符合本土实际的半专业化、低成本服务模式。
汤边社区
5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汤边幸福里与福康养温泉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进行调研。
在汤边幸福里综合办事厅,同学们了解到,目前在6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活动场所里,20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配备双人工窗口与福州智能政务终端,支持居民自助办理百余项高频业务,剩余空间全部转化为居民活动场所。依托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精准掌握辖区内退役军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居住分布,实现“人员分类-楼栋定位-动态更新”的精细化管理。汤边社区贯彻落实鼓楼区创新的“两会一员”工作机制,在社区层面由市民委员会、法务特派员组成多元共治团队。社区内有一位来自土耳其的市民代表阿拉丁,其在福州生活、工作二十余年,享有“福州市荣誉市民”的称号,热心地参加社区的各项事务。
作为福州市首个街镇级老年大学教学点,社区开设声乐、太极等适老化课程,同时,幸福里内还建有福康养温泉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该中心配备德国全电动护理床、红外线防跌倒报警系统及智能语音管家。二、三层分别服务自理型和护理型老人,月费标准涵盖餐饮护理等全项服务,医保可覆盖日常诊疗费用。
在养老照料中心,同学们了解到,中心构建分层照护体系,二层专为自理型长者打造活力生活区,三层聚焦护理型老人专业照护,入住率达90%。依托“医养结合”创新模式,驻点医生每日开展楼层巡诊,遇紧急状况可启动“垂直医疗响应”,楼上医生3分钟内直达长者房间实施诊疗。最后,同学们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养老照料中心住宿费用、保险覆盖情况、长者助浴项目等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与社区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通过小组例会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后续,调研小组将继续深入挖掘和提炼各个社区在社会工作、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持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