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

2025-04-26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4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6家单位的1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昆明,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前沿议题。云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书记阮朝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理事长、社会学院教授张建明分别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启梁主持。

论坛开幕式现场

张建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的战略部署,聚焦探索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与现代化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理事长、社会学院教授张建明致辞

阮朝奇在致辞中表示,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前沿议题,既是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深刻回应,也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思想盛宴。云南民族大学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阮朝奇致辞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主持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国家一级教授李培林,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学会原会长陈光金,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周晓虹,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天夫,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云南民族大学原校长、社会学院教授张桥贵9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富晓星教授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科技处处长段金生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image.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 “稳中有忧” 的就业形势呈特征,呼吁加快高等教育学科调整适配产业升级需求,立法规范新业态劳动关系,通过政策引导缓解青年就业观念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错位矛盾,以实现“人岗匹配高效”的高质量就业生态,为经济深化改革提供稳定社会基础。

image.png

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指出中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珍视社会工作的本土资源;二是确立中国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价值,破除以西方为中心的迷思。在基于对中国实践与经验的理解上,进行话语体系层面的有效表达,将标示性概念学术化,进而促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image.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陈光金研究员从结构视角解析中国式社会现代化在边疆地区的实践,反思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东部主义”、“中心主义”问题,指出边疆地区在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实践中被边缘化,强调应摆脱传统现代化理论模式,强化边疆视阈下的研究。

image.png

云南民族大学王启梁教授系统阐述了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传统对当代学术的启示,指出“理解中国”是构建本土知识体系的核心命题,需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维度把握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并在世界格局中定位中国发展方向。

主旨发言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富晓星教授主持

image.png

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回顾了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指出其最初受西方理论和本土需求的双重影响,导致学科长期面临“西方化”与“本土化”的张力,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建构需完成两大任务:一是直面中国问题,服务中国现代化实践,二是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或体现我们的学术主体性。

image.png

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指出数字技术为偏远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必须善于运用数字技术跨越城乡之间的连接障碍,将当地资源与城市生活所匮乏的资源对接起来,实现了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补。

image.png

南开大学张文宏教授基于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调研,探讨了包括人口结构失衡日趋严重、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耕地保护与利用问题突出、旅游和电商发展遭遇挑战、生态环境有待持续优化、乡村文明建设尚存短板、乡村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需提升、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村支书队伍建设亟需在内的加强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十大问题。

image.png

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系统阐述了“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与理论内核,指出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核心在于建立政策传导的双向通道,强调该概念突破传统社会工作服务递送模式,着力构建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深度互嵌机制。

image.png

云南民族大学张桥贵教授讨论了边疆治理中的宗教社会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了边疆宗教的主要特征和现实表现,指出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治理框架,形成政府、宗教团体、社会组织和信教群众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

image.png

主旨发言下半场由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科技处处长段金生教授主持

当天下午,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基层治理创新与社会工作“ “现代化治理的数字路径与社会结构转型”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 “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类学视域下区域国别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研究” “郑杭生学术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学新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与实践创新研究” “民族边疆地区社会工作与基层地区治理实践” “治理现代化与数智化转型研究”11个分论坛分别举行。与会专家从多学科视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开展深入热烈的研讨。博士生论坛和期刊圆桌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致力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体系,为国内外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公共产品。自2010年以来,基地已连续举办了13届年度“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该品牌论坛不仅推进了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基地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学科引领优势,与兄弟院校共同推进全国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