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中国70年: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与北京经验”学术前沿论坛顺利召开
2019-11-03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2019年11月2日上午9点,由北京市人口学会主办的、北京市社科联学术前沿论坛“新中国70年: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与北京经验”在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D座303室隆重召开。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北京市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成荣教授,副会长陆杰华、童玉芬、尹德挺,监事郑真真,常务理事庄亚儿、侯佳伟、马焱、马小红、伍先江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北京市社科联学会联络人孔莉参会。另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委党校、首都经贸大学、国家统计局、卫生健康委等多家高校、单位的科研工作者、领导、专家、学生共80余人到会。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担任主持人。
宋健教授作为主持人首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并介绍了论坛由来和会议议程。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亚儿代表中国人口学会致辞。
随后进入主题发言环节。翟振武教授作“中国生育转变的道路与规律”的主题发言,回顾中国生育转变的前提,阐释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生育转变的影响,揭示生育转变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他指出,中国生育转变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两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经济发展在某些历史阶段甚至发挥了主导作用。基于对中国生育转变规律的深入思考,他进一步提出对老龄化问题、鼓励生育政策以及2.1的更替水平的重新反思。
段成荣教授作“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的主题发言,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出发,总结中国人口迁移转变的历史特征和基本规律。他指出,持续的、大规模的、多样化人群的迁移流动现象的出现,表明中国的移民时代已经开启,未来亟待更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陆杰华教授作“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死亡核心议题及其思考”的主题发言,从中国人口转变与死亡研究的关联性、社会学视角下的死亡研究核心议题两方面介绍死亡议题的跨学科思考。他指出,在人口转变的背景下,全社会对死亡、临终与丧亲愈发关注,死亡社会学是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会学分支,这一学科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现实意义,其兴起和发展有待政府、学界及全社会的重视。
童玉芬教授作“北京市人口70年:人口增长与政策调控的博弈”的主题发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人口变动过程与轨迹,当前北京人口的特点与趋势,人口调控政策的阶段、演变和对人口的影响这三方面探讨70年来人口变动的北京经验。她指出,传统的人口转变理论对于北京这样的开放性特大城市而言其解释力是有限的,因此须将迁移流动等其他因素考虑其中才能真正刻画其真实面貌。她提出,开放性特大型城市的人口转变过程和趋势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
主题发言结束后进入提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对发言主题各抒己见、积极回应,现场反响热烈。在意犹未尽的讨论氛围中,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健致闭幕辞,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