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社会建设》创刊五周年庆祝会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论坛成功举办
2019-12-16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12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社会建设》创刊五周年庆祝会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知行堂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40余家教学和科研单位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主持。
(冯仕政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张建明,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主任、《社会建设》编委会主任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社会建设》主编李迎生,《社会建设》总策划胡天予分别致辞。
(麻国庆致辞)
麻国庆对出席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社会建设》杂志是沟通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友谊桥梁”。《社会建设》设置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专栏在民族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局面。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作为社会治理的实践体系应将实践科学推进到新的层面,将来自社会的知识反哺给社会。
(张建明致辞)
张建明对《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充分肯定。他高度评价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对于《社会建设》杂志及其中国社会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认为,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是社会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等相关议题,这与《社会建设》的定位是高度契合的。《社会建设》不仅为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的师生提供了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青妇、社会组织等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在创刊五周年之际,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也为本次论坛的召开赋予了更大的意义。
(王思斌教授致辞)
王思斌代表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对《社会建设》创办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深切缅怀了郑杭生先生创办《社会建设》的艰辛与努力,并高度评价了《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他认为,《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学科和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在植根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社会建设》能够助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壮大,并推动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学科又快又好的发展。
(李路路致辞)
李路路介绍了《社会建设》编委会及其开展工作情况。他指出,《社会建设》凝聚了郑杭生先生一生的学术追求与志向,在历任主编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建设》编委会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在专题组稿、论文评审、稿件提供、期刊设计和出版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少杰致辞)
刘少杰对《社会建设》创刊五周年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社会建设》是在没有专职编辑的情况下办刊的,办刊过程非常艰辛,期刊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希望《社会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办刊水平,推动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将学术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李迎生致辞)
李迎生回顾了《社会建设》不平凡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他强调,创刊主编郑杭生先生对《社会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主办方、协办方、以及学界对本刊的发展给予了热诚支持。在全体同仁不懈努力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政策、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期刊创办五周年之际,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种全会精神,《社会建设》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水平和高质量成果发表,为我国新时代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为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胡天予致辞)
胡天予对《社会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望。他表示,《社会建设》自创刊以来坚持了正确的出版原则、制度和方向,坚持了高端化的学术定位。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实现了快速而又健康的发展,学术品质和出版质量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同。《社会建设》一直坚持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在不断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在汲取更多有益的营养。希望《社会建设》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坚持初心、不忘传承、砥砺前行、越办越好。
论坛分为“大会主题发言”,以及“社会政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个分论坛。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发言及平行论坛研讨环节。
“大会主题发言”由李迎生主持。王思斌,以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陈社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工研究院院长彭华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王思斌、杨宜勇、关信平、陈社英、王春光、彭华民、顾东辉、文军、岳经纶演讲)
演讲嘉宾聚焦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重大任务和要求,就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当前我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意义和要求,社会建设视角下中国社会救助政策逻辑与实践轨迹,“社会”的基本内涵与整体治理,村庄福祉生产和治理机制问题,反思性社会工作及其反思,国际视野下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等议题发表了独到的分析和见解。精彩的报告不仅剖析了当下,反思了既往,更前瞻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
(“社会政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
“社会政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上半场由《新华文摘》杂志社副社长刘仲翔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岳经纶评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就如何建设幸福社会做了专题报告;岳经纶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若干挑战;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青连斌提出社会建设要高度关注人口发展,强调提高人均健康寿命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熊跃根提出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的重要议题;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从多个视角探讨了中国贫困治理的价值诉求;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钟涨宝分析了中国社会建设的传统、现状并进行了理论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唐钧分析了社会政策执行中的治理问题,强调要倾听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不同声音;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时立荣探讨了社会企业生产要素的社会性变革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韩克庆围绕社会保障公平性的测量准则与效果评估做了分享。
(“社会政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
“社会政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下半场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黄志辉主持,熊跃根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新华文摘》杂志社副社长刘仲翔,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张岭泉,《社会福利》主编陈洪涛,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心想,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邓锁,《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吴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吕朝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杨静等做专题发言。与会学者就福利多元主义在中国养老服务中的演绎、国家治理与学术期刊定位、异地扶贫搬迁后的社会治理、社会福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公共政策与实践的差距、可持续减贫与积极的儿童保护政策路径、新型城镇化中的市民化政策、社会政策范式转变及其对我国社会政策创新的意义、福利治理视角下的贫困家庭救助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社会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
“社会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上半场由陈社英主持,彭华民评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系主任林卡探究了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法学院院长赵一红对城市社区的治理主体机制的运行与结构进行了分析;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邹学银以“服务促进治理”明确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江立华探究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出路;山东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高鉴国解析了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属性与特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陈涛探讨了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议题;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钱宁区分了公共性、个人性的不同治理理念在社会空间的应用问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建设》副主编崔月琴以案例呈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组织的发展困境;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实证分析了组织的内在张力与一线社工的自主性。
下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王宁主持,赵一红、崔月琴评议。《社会建设》副主编陈劲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执行主编顾海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黄锐,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韩央迪,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方舒,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蔡鑫,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社会建设》编辑张瑞凯,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乜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杨慧做发言分享,与会学者就灵性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热点议题、社会工作的科学命题、社会工作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协城乡社区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组织培育、民族社会工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社会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
分论坛结束后,会议举行了闭幕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罗惠翾主持闭幕式,麻国庆副校长和李迎生主编做闭幕致辞。
(论坛闭幕式)
麻国庆副校长再次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谢意。他指出,当前我们正在打造一种学科命运共同体,主要特点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凝视,交往交流”。与此同时,他认为,应把学科的讨论融合在一起,以费孝通先生的“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来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最后,他希望通过参与《社会建设》期刊的发展来推动学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李迎生主编以五个关键词做总结发言。一是“感谢”,向所有支持期刊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二是“体会”,本次会议群贤毕至,议题高端,参与其中收获颇丰,感触良多,同时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感到由衷欣喜;三是“探索”,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探索出一种可持续机制,为学界提供形式朴素、内容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四是“拜托”,《社会建设》正值发展的关键时期,期待学界同仁多提建设意见、推荐优质稿件、转载优秀文章,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和帮助本刊,共同将《社会建设》打造为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公器”;五是“祝愿”,祝愿《社会建设》越办越好,祝愿与会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论坛嘉宾合影)
过一天的紧张、热烈的学术分享与交流讨论,在轻松、祥和的气氛中,“《社会建设》创刊五周年庆祝会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稿件撰写:卫小将、郭燕、刘庆帅
审定:李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