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时代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主题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2024-05-25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为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走好建设一流学院、一流学科新路,5月24日,“新时代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主题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赵世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李友梅,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邴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王思斌,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麻国庆,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晓虹,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谢寿光,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党委原常务副书记、社会学院教授张建明等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冯仕政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在原社会与人口学院基础上更名组建,将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独树一帜的社会学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高地、社会服务阵地、文化传承创新园地和跨文化交流合作桥梁,为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目前,社会学院下设社会学系、人类学系、社会工作系、社会政策系。同时,为更好服务新时代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组建社会工作与发展研究院,作为学校创新高地之一,依托社会学院建设。
赵世堂、张东刚、龚维斌、李培林、张建明、李友梅、邴正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发展研究院揭牌。
冯仕政、王思斌、麻国庆、周晓虹、谢寿光、关信平共同为新设立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政策系揭牌。
张东刚指出,社会建设关乎民生,紧系民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独树一帜的社会学学科,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将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名调整为社会学院。此次更名调整,标志着学校社会学学科高水平建设开启新篇章,标志着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步入新阶段,也标志着学校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形成新引擎。希望社会学院把稳政治方向,做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标兵表率,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紧扣立德树人,做培养社会建设拔尖人才的中坚力量,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矢志守正创新,做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先锋闯将,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学术根基和学科根基。中国人民大学将以组建社会学院为契机,立足伟大实践、对接国家战略、担当时代使命,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属性与价值追求,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社会学的发展新路,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人大力量。
李培林指出,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学学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紧扣国家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培养了大批社会学优秀人才。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名调整为社会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推进一流学院、一流学科发展的战略举措。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以此作为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新起点,推动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中国社会学基础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推动我国社会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龚维斌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学校社会学学科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学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精神品格和办学传统。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扎实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政服务等方面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数据库建设、期刊建设、基地建设以及其它学术平台建设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公共产品,为我国社会学学科繁荣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希望社会学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拼搏,在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提升中国社会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社会学学科重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材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为我国社会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更名的社会学院,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独树一帜的社会学学科建设。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与南开大学加强务实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社会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在社会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深厚的友谊,希望今后两校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方面贡献积极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中国社会学学科新发展格局。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在社会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多年来,两校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始终保持着密切交往,形成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合作项目和研究成果。希望今后两校在社会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咨政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务实合作,为推进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为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冯仕政主持。
开幕式后,王思斌、李友梅、麻国庆、关信平先后作主旨演讲。
王思斌作“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社会建设中的综合作用”主旨演讲。他表示,近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事业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困弱群体民生改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为民众服务、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积极力量。今后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李友梅作“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建设的若干社会学思考”主旨演讲。她表示,当今的社会建设要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基本原则,以开放性、包容性和共通性直面剧烈的社会变革,以构建与发展新公共性为主轴,坚持以人民性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新公共性的价值内核,从而自信自立走向开放的社会科学。
麻国庆作“新时代人类学研究的转型和任务”主旨演讲。他表示,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位一体”,彼此并立又相互借鉴。当代人类学关注人的流动、美好社会建设、全球对话等议题。新时代新征程,人类学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特殊的优势和责任。
关信平作“从满足基本需要到缩小生活差距:新时期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提升要求”主旨演讲。他表示,我国社会政策目标提升的必要性有三点:新时期发展目标“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要求、社会政策目标旧范式的不适应性、社会政策从保障基本需要到缩小差距的新要求。今后应进一步推动制度优化,建构更完备的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
当天下午,“社会学教材建设”“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面向新时代的中国人类学”“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中国社会调查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方向”等六个分论坛同步举行。
全国各兄弟高校和科研机构负责人,校内有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