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亚的中国哈萨克族移民” 讲座成功举行

2018-10-20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2018年10月17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讲师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博士在崇德西楼512会议室,开展了题为“中亚的中国哈萨克族移民”的讲座。讲座有数十位教师、本硕博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刘爽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博士首先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回归”思潮兴起的背景,并回顾了哈萨克人移民的历史。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哈萨克斯坦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危机。哈国政府自1992年开始实施Oralman移民政策,号召海外哈萨克人回归“历史祖国”,并于1993年建立了年入境配额制,中国哈萨克族于1994年开始被纳入此配额,自此中国哈萨克族移民哈萨克斯坦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大部分哈萨克人仍旧留在了中国。

接着,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博士根据自己在新疆、阿拉木图两地的田野调查,从中国哈萨克族新移民的移民动机、移民经历以及移民后的生活状况三个方面介绍了中亚的中国哈萨克族新移民的情况。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博士指出,中国哈萨克族移民主要是农牧区人口,他们的移民动机包括经济动机、教育需求、生育需求、宗教需求等几个方面;而在移民过程中,亲属、部落、地源组织等互助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组织在新移民的落户协助、购置房产、孩子上学、就业、法律援助、婚介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哈萨克族新移民在融入哈萨克斯坦当地社会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困难,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就业困难以及社交范围狭窄等,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缺少谋生技能的农牧民在移民后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刘爽老师、唐丹老师针对哈萨克斯坦的移民政策进行了提问,师生们就哈萨克人对主体民族的认同感在移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两国的哈萨克文化差异进行了讨论。刘爽老师指出,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博士对中国哈萨克族移民的介绍非常详尽,让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报告人简介】

马衣努·沙那提别克,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目前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