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消息

学术消息

讲座回顾 | 马丽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以家有多动症儿童和多元家庭小组的成效评估为例

2020-11-17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11月16日下午,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前沿系列讲座第22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马丽庄教授,以“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以家有多动症儿童和多元家庭小组的成效评估为例”为题进行分享。讲座由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祝玉红副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本科生及研究生,还有其他院校社会工作系的老师和同学。

讲座围绕马丽庄教授自己过往在香港推展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的有效策略和收获、“家有多动症子女和多元家庭小组”研究项目以及实务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关系展开。讲座伊始,马丽庄教授提出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包括:掌握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干预模式以及检测(即评估)部分。随后,马丽庄教授详细介绍了多动症儿童发病率的差异、表现、发病原因以及多动症对儿童及其家庭的不利影响。她提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动症具有共性大于个性的跨文化表现。多动症儿童发病原因包括生物医学、文化背景及社会因素。同时,马丽庄教授指出,生物医学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虽然有贡献,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只有症状缓解、侧重个人层面和线性因果关系、病理学的去背景化、 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在症状的发展和维持上的影响。

据此,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师生和医院精神科合作,进行了针对多动症儿童家庭的多元家庭小组的实务研究。马丽庄教授通过视频的形式介绍了有关香港多动症儿童家庭的质性研究,研究呈现了香港6-10岁多动症儿童对于吃药的认知以及父母、学校对于多动症儿童的影响,同时发现了倾听儿童的心声、改善家庭的关系(尤其是发挥爸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建立多动症儿童的自信。随后,马丽庄教授具体介绍了多元家庭小组的工作模式,即家庭治疗+小组治疗结合的模式,该模式以团队合作形式为多动症儿童家庭提供服务,开展了“正念/静观练习”、“交换妈妈”等小组活动,通过控制组、对照组及前后测的研究设计验证了多元家庭治疗模式的成效,包括母亲的亲职效能感获得提升,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有所改善等。

最后,马丽庄教授讲解了实务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关系,包括国际期刊出版需要注意的地方、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等。她提到定量、质性研究的语言表达是需要注意的,同时社会工作学者应将实务与论文相结合,注重实务和总结。在提问、讨论环节,马丽庄教授及研究助理就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希望社会工作的同仁们推广这一模式来帮助更多的多动症儿童及其家庭。这些分享、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多动症儿童这一人群和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的认识。

会议结束后,祝玉红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对马丽庄教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祝玉红副教授提到多元家庭治疗的方案及干预模式为我们展示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科学、理性实践之间的完美结合,也通过这一实务研究展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魅力,她还提到了社会工作专业要注意跨学科团队的合作,希望在马丽庄教授团队开发的《多元家庭小组》实务手册的指引下尽早开展多元家庭治疗项目的培训项目,从而帮助到更多的多动症儿童及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