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消息
蔡禾教授做客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
2019-04-23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4月17日下午1点30分,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十四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13教室开讲。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教授、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兼任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蔡禾作了题为《体制转型与城市双重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报告。报告会由我院社会学系主任王水雄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蔡禾教授首先说到此次报告是基于中国劳动力状态调查(CLDS)所得出数据总结出来的。蔡禾教授指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两个体制性特征,从宏观视角看,其特征是劳动力市场的城乡隔离;从微观视角看,其特征是单位用人的编制约束。而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这样一个劳动力市场的传统格局,宏观上城乡隔离被打破,微观上编制体制也在不断变化。
蔡禾教授进而解释了这样一种变化。宏观来看,城乡隔离的打破使得农民开始可以自由进入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来寻求工作机会,但是户籍差异让他们只能获得相对较少的利益。微观看,在单位内的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编制内和编制外岗位在不同类型的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表现。所以这是一个双重二元劳动力市场。
蔡教授对这种双重二元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介绍。首先,中国人事制度改革处在新老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转换的过程中;这个转换没有完成,尤其是在事业单位。这就导致了同样一个单位里面,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制度这样的普遍现象。其次,单位在编制外的用人权扩大了,但是编制的约束并没有完全取消,因而有了在编与编外人员(企业中称正式用工与非正式用工)这样的双重二元结构。
最后蔡禾教授通过几组数据分析,揭示了这种双重二元结构下员工待遇、权益和利益的差别。蔡禾教授还强调我们用工自主以及多种用工模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编内、编外无可厚非,但是有一点,无论是什么用工,它的前提是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权益、市民权益。蔡禾教授从数据中总结到,编制带来的效益差异,至少从劳动权益的角度看是真实存在的。
报告结束后,王水雄教授点评道:“蔡禾老师给我们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劳动力市场中的身份差异问题非常重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到。蔡老师的报告表现出非常高的学术洞察力。不仅有非常好的分析框架,而且还用客观的数据呈现出这种双重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切中要害。对我们做学术研究非常有启发”。在评论的最后,王教授对蔡禾教授所做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再一次表达了感谢。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中,观众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活跃。蔡禾教授就互联网经济下分散性用工增多的现象,不稳定用工比例不断增加的现象以及分散劳动力的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