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学术前沿 丨 周翎霄、廖越:迭代的政治:枫桥经验的知识生产,过去与现在

2025-10-16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本期刊发我院人类学系青年教师廖越(通讯作者)与浙江财经大学讲师周翎霄共同刊发在国际知名SSCI期刊Modern China上的文章"The Politics of Iteration: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Fengqiao Model, Past and Present"。

image.png

Zhou, L., & Liao, Y. (2025). The Politics of Iteration: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Fengqiao Model, Past and Present. Modern China, 0(0). https://doi.org/10.1177/00977004251365158

image.png

廖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系讲师。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人类学系。研究兴趣和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人类学、农业和食物系统、治理术和STS研究。在《社会学评论》《广东社会科学》和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Asian Anthrop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论文简介

本研究基于对“枫桥经验”这一著名治理模式的历史与民族志考察,探讨了中国传统治理话语如何在当代数字化转型中焕发新生命。文章以“迭代” (iteration) 作为核心分析概念,追踪该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经历的三个阶段演变,指出“枫桥经验”演进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内嵌了地方实践者为应对现实挑战而进行的“知识拼装” (knowledge bricolage) 与即兴创造。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工作者将传统话语、新兴技术与具体的治理目标进行灵活地组合与重构,实现了实质性的政策创新。

核心贡献

文章指出,“枫桥经验”的迭代机制的背后,是一种独特的“革命治理术”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ality),其精髓在于对“持续自我革新”的政治与方法论承诺。这种治理形态既依赖于历史制度的路径,又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最终催生出一个能够自我更新、不断生成新知识的技术-政治生态系统。这一发现不仅有力地挑战了学术界将中国政策过程常简化为“表面文章” (window dressing) 的观点,也为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治理模式的内在韧性、其独特的知识生产逻辑,以及技术、治理与国家权力之间复杂的交织关系,提供了理论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