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2016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老年学
2016-11-08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一、适用学科专业
老年学 (学科门类:法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老年学教学、科研和实际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至少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口头、书面)和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爱好老年学事业,具有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团队意识。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社会老年学;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龄政策;老年心理学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4年。
五、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学习进度要求
(一)培养方式
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
(二)主要培养环节的学习进度要求
课程学习时间为1至2年。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二学年内进行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四学年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
(三)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严格自律,应当贯彻于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学习中踏实认真,刻苦努力,遵守课堂纪律;在课程考试中诚实认真,遵守考试纪律;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细致,不慕虚名,遵守学术规范;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中不剽窃、不冒用他人研究成果,遵守学术道德,严格自律。
六、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老年学学科特点,学生必须掌握老年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调查研究方法,并注意对老年学前沿知识以及国外研究动态的了解。鉴于老年学的多学科性质,学生应根据研究方向和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深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见附表)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公共课不少于5学分, 方法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 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学术讲座不少于1学分, 先修课不少于2门。
七、资格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综合考试具体要求见《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管理规定细则》和《人口学系关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八、学术讲座、社会实践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是为了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论文开题具体要求见《社会与人口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和《人口学系关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九、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是为了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论文开题具体要求见《社会与人口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和《人口学系关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十、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发表
博士生在提出论文答辩前须在核心期刊上正式已公开发表至少2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不接受录用稿通知、清样、证明等),核心期刊以我校科研处汇编的《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11年修订)》为准。经审核合格者,学院方可准予其申请论文答辩。
十一、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一)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博士学位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博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有关的论文写作。学位论文为学术论文,具体要求见《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的撰写和印制要求》。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质量。
(二)答辩与学位授予
博士生全面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各个项目,经考核合格,写出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经指导教师推荐,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阅和答辩阶段。预答辩、评阅、答辩的具体要求参见学校、学院和人口学系相关规定。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5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人文社科类) 2学分 PUM701 1学期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2)第一外国语
英语 3学分 PUF700 1学期
(English)
2、方法课(9学分)
定性研究方法 3学分 PUS700 1学期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本课程首先讲授定性访谈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侧重社区考察方法、求同法访谈与主题式访谈:然后讲授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主要侧重问卷的元假设、假设与检验的关系、测量工具的设计。本课程依据多次全国性大规模社会调查的经验,引进国际最前沿的主体建构视角,内容丰富深刻。))
量化分析方法 3学分 PUS701 1学期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本课程系统介绍量化研究方法,并结合全国调查数据“综合社会调查和人口调查数据”以及SPSS和Stata等统计软件实例讲解量化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回归、对数线性模型、逻辑斯蒂回归、通径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生存分析、考克斯回归、多层线性模型、率的标准化和分解、稳定人口模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量化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种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撰写量化研究论文。))
数理人口学 3学分 3学期
(Mathematical Demography)
(本课程运用数学方法系统探讨人口规模、结构等的变动规律和相互影响,包括生命表、稳定人口模型、静止人口模型、人口预测,等。)
3、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
老年学主文献研读课 3学分 GER900 1学期
(Study on Classical Papers of Gerontology)
(本课程开课目的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对本专业学术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熟悉、检索和掌握的能力,对已有研究成果内容、方法全面掌握,并能够深入研究这些文献的学术贡献和不足,快速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要求上注重对文献的全面掌握,注重对文献原意的理解,关注文献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以及拓宽继续发展的内容,推进本领域的创新研究,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本课程需先修《老年人口学、社会老年学、老年心理学》)
国外老年学研究新进展前沿 3学分 GER901 1学期
((Latest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Gerontology Research))
((本课程旨在介绍国外老年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理论、方法、数据和观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外老年学研究的动向,并及时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老龄政策研究 3学分 GER902 2学期
((Study on Chinese Aging Policy ))
((本课程旨在介绍我国老龄政策的演变、特征及最新变化,并与世界各国老龄政策进行比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老龄政策的制定过程、变化特征以及中国特色。))
4、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研究设计和实施 2学分 GER800 2学期
(Research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该课程将针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各种研究方法,结合实际研究项目和写作案例,采用课堂介绍、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和方式,帮助研究生掌握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完整过程。授课内容包括项目开始阶段的研究构思和设计、项目细化论证、申请标书的撰写,执行阶段的研究计划和执行方案的制定、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后期阶段研究报告及论文的构思与撰写。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
成功老龄化与老年期心理健康 2学分 GER801 2学期
(Successful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Old Adults)
(本课程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为切入点,讲授成功老龄化的概况和实现过程,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介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行为与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因素在成功老龄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介绍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 老年学概论)
国际小学期课程 2学分 1学期
(One Course from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凡未在我校国际小学期选修过课程的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选修一门国际小学期课程)
注:博士研究生可在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或全校开设的博士生课程范围内选择不少于4学分的选修课进行学习。
5、学术讲座(1学分)
6、先修课
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Survey Data Analysis)
人口统计学
(Demographic Analysis)
人口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Populatio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