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人员

陈劲松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特色的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社区建设、灵性社会工作、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等
地址: 科研楼A座209
邮箱: chenjsong@ruc.edu.cn

2001-2003,日本一桥大学博士后研究

1995-1999,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攻读

1988-199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攻读

1984-1988,安徽大学哲学系学士攻读

2007-2016,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

1992-200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主要学术专著有

1. 《灵性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研究:灵性引导生活》,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儒学社会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研究:儒化中国的维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主要科研论文有

1.      Zhu, Y. H., Chan, K. L. & Chen, J. S. (2016).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mong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ole of family violence.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doi: 10.1177/0886260515621082

2. “灵性社会工作的目标”,《新华文摘》摘要转载,2014,5)

3. “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性及其基本原则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5)

4. “灵性社会工作及其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意义”(《社会建设》,2014,1)

5. “追逐灵性的实践误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学海》2013,4;)

6. “社会工作应当在目前追逐灵性的‘实践误区’中有所作为”,《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工作论文集》[M],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7. “当代灵性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社会工作》2013,4)

8. “网络社会的特征及其社会管理创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6)

9. “社会管理新格局中的社会工作”(《社会学评论》2013,3)

10. “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中的灵性转向”(《中国社会工作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11. “建构北京大福利制度的思考”,《北京社会科学》,2011(5)

12. “建构北京大福利制度的原则及其策略”,《社会建设论坛文集》[M],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

13. “两汉”时期儒学社会的建构及其对当代社会建设的意义,《中国社会思想及其现代性》[M],2010

14. 从网络扫黄看数字技术下“性”的社会功能及其管制,《中国性研究》,2010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构与社会认同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

16. “广义社会福利视野下社会工作的积极拓展”,《社会学》2009(1)

17. “社会福利与社会认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09(4)

18. “共识、分歧与趋势: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研究三十年”,《复印资料•社会学》2009(2)

19. “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需求类型的新变化”,《社会工作文选》2008(11)

20. “志愿服务需要立法保障”,《中国社会工作》2008(10)

21. “两汉时期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及其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

22. “儒学精神的三个社会学命题及其内在规定性”,《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23. “现代化的进程与环境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4)

24. “儒学社会中王朝的合法性及其历史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25. “传统中国社会的‘道统’的功能及其式微”,《天津社会科学》2006(1)

26. “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06

27. “‘社会主义’的观念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2)

28. “现实社会中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社会科学》2001(4)

29. “儒学精神的合理性及其成长”,《船山学刊》2001(4)

30. “儒学社会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变迁的伦理控制”,《浙江学刊》2001(3)

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中国社会思想、社会工作实验、社会工作理论、灵性社会工作等。